星期一,Green Monday,茹素日。以往,或許你覺得茹素等同信佛;現在,茹素是推動環保,為綠色飲食潮流盡一分力。素食餐廳開始百花齊放,有cafe主打生機飲食,有傳統中式齋店繼續營業,以為非西即中?近年出現了一些帶fusion味的素食餐廳,午間提供普通素菜,晚間搖身一變成為私房菜館,將素食理念繼續推廣下去。
記者:區佩嫦
攝影:劉永發
少奶奶賣素為環保
「茹素只因信佛。」這是i Vegetarian老闆娘柯玉珠(Ella)成為「素人」的原因,為推廣素食、健康、環保,Ella放棄日日打麻雀的少奶奶生活,開設素食店。
素食店的牆身為蘋果綠、木枱木椅有啡有藍亦有紅,似隨意卻又彷彿是刻意安排,加上開放式廚房,像非常悠閒的cafe多過素食店。中午十二時多,食客陸續坐下,有年長一輩亦有年輕人,不少食客是附近工廈的上班族,他們一星期總會光顧兩至三次,見我來採訪,Ella又正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竟然主動為我介紹菜式。這兒的午市只有四款選擇,全部有湯、前菜及主菜,當中食客最強烈推介的便是咕嚕類及咖喱類。「每日都有不同餐單,誇張到可以一個月不重複,大廚做菜很有心機,粟米肉粒用新鮮粟米,咕嚕汁又用醋、番茄做成。」每天也來光顧的食客梁潔如說。她本身是位茹素的佛教徒,已視i Vegetarian為飯堂,還經常帶朋友來幫襯。
健康行先 棄砂糖用蔗糖
午膳後,大廚劉燦光便為晚間的私房菜忙碌起來,光哥入廚已有三十多年,茹素亦有十多年,曾在本港和內地等多間酒店工作,無論是葷還是素也難不倒他。這兒的私房菜講求五色平衡、賣相精緻,就像一道煎釀羊肚菌,用上每両四百元的雲南野生羊肚菌,處理過後釀入鮮甜南瓜蓉,煎香並加上醬汁,啖啖菌香南瓜軟糯。不過最得我歡心的是木瓜燉素雪蛤膏,素雪蛤膏原來是桃樹皮分泌出來的樹脂,質感與雪蛤膏有九成相似,又滑又彈牙,至於木瓜則是夏威夷貨,清甜到不得了,與燉雪蛤膏很匹配。
一般餐廳老闆往往精於計算,Ella開餐廳卻以健康行先,「我不懂做生意,只懂做人,我希望推廣健康的素食,不用味精、砂糖,希望顧客食得健康、開心,有口碑已經很開心。」普通如常用調味料,她也千挑萬選,調味會用台灣的蔬果味素,糖則以蔗糖及黑冰糖為主,至於晚間的私房菜則用上百多元一樽的三烤竹鹽。味蕾是不會騙人的,好吃就是好吃,作為一間如此用心的小店,難怪開業只是一個多月,已吸引到一班熟客。
i Vegetarian
觀塘成業街19-21號成業大廈2樓24室
*為私房菜菜式,八道菜私房菜每位$250,若選擇有機菜則另加$50
酒吧變齋舖 老闆瘦廿二磅
「茹素一次,放生一回。」這是MADE新元素的理念。
店子的出現很戲劇性,老闆Calvin本在原址開酒吧,過着夜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他絕非佛教徒,只是有次到台灣旅行,品嚐過台灣素食後發覺素食原來可以很美味,明白吃素是追求健康生活最基本元素,故決定將酒吧變成素菜店,回復正常人生活,更變成素食者。「這決定很大膽,不如其他人般突然有種叮一聲開竅的感覺,只是很想做這件事,便決定轉開素食店。自從上年十一月開業,短短兩個月我已經瘦了廿二磅,人健康了精神好了,心境亦變得平和,生活節奏亦放慢了,開始懂得享受生活。」
有理念,就要實踐,Calvin對煮素不太耍家,便找來大廚幫手,「有位大廚茹素近三十年,對素菜認識很深,可與我的新派想法互相配合,亦有位大廚是泰國人,很擅長泰式素菜。」這兒的菜式帶點fusion味,有時帶點和風,有時又帶點泰國風情,間中又帶點西式,以為年輕一輩才buy,事實並非如此,「不少老太太看到這些新派菜式也很開心,笑言食素終於有其他選擇了。」就連佛教團體法鼓山的僧侶亦是這兒座上客,偶然更會包場舉行聚會或吃私房菜,可見這兒的素菜絕非玩玩吓。
五年陳皮泡茶 免費奉客
日間店子提供炒粉麵飯等,招牌菜是田園炒飯,綠色的炒飯用菠菜汁煮成,入口帶陣陣菜的青香,飯帶點濕潤卻又粒粒分明,而且油份不多,很爽口很美味。這兒的湯更不能不試,試過素冬蔭功的人無一不讚賞,冬蔭功由泰國師傅主理,用上素鮑魚、素蝦等,由於素肉不像海鮮般有鮮味,故廚師加入了自家秘方,讓冬蔭功有種像海鮮的鮮味,喝一口,酸酸的但辣勁更強,予人「追喝」之感,辣得很過癮。晚間的私房菜,則帶fusion風味,像如壽司般的五色台卷,用紫菜包着各種蔬菜,爽口美味。不得不提餐廳用來奉客的茶,入口竟然帶陳皮香,原來是陳皮茶,用上新會的五年陳皮沖泡而成,絕對是誠意之作。
MADE 新元素
西環皇后大道西403號
*為私房菜菜式,八道菜私房菜每位$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