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提議過香港應效法澳門,設立賭場,但一向自稱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其實已經存在一個極不公平的賭場──港交所(388)。
港交所的措施經常偏袒大戶,任由大鱷在市場中舞高弄低,最令市場譁然的一役莫過於二○○九年滙控(005)於收市競價時段結束前數秒急速下跌11%,當時青姐為「勁假時段」流下的眼淚,為小股民帶來短暫的歡樂,不但令滙控從33元見底回升,而且令港交所在當月便取消了這個實行未夠一年的制度。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港交所最近再一次考慮推出改版收市競價時段,香港的小股民惟有準備驚風散。
最近另外一單鬧得熱烘烘的措施──停板機制,更是令人覺得港交所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向標榜自由成熟市場的香港,竟然效法未成熟市場開倒車,設立停板機制。而香港市場大多數參與者皆是機構投資者,一旦跌停板,他們本錢多貨亦多,他們亦有專家長期「睇市」,要止蝕,他們比小投資者快,當他們一批批貨扔出街,可憐的小股民只可望着停板股票乾等,難道上班中要去洗手間五分鐘等繼續交易?而且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小股民在冷靜期間,非但不能如大戶般「收風」,更要面對內心十五十六,隨時做錯決定。
在開源和產品發展方面,港交所更是大幅落後於其他地方的市場。就以期權為例,香港期權市場發展落後於美國及歐洲市場,雖然港交所曾有一段時間大力「活化」期權,改革期權市場,可惜後來不了了之。相反,卻不斷宣傳一些不公平不公開的衍生工具如牛熊、窩輪等,以至該等衍生工具大行其道,散戶的金錢只能淪為大鱷點心,被打靶得不明不白。
此外,港交所很多關於期貨期權方面措施更不利小股民,就如期指夜市,相信夜期玩家會感受到,如果需要過夜,夜市時段太過短暫,往往面對很大隔夜風險,一旦夜期收市後歐美有突發新聞,如果持有期指,隨時被人挾倉夾得不明不白,隨時需要補倉。如果設立夜市期權,至少可以用期權作出對沖,或是用期權或期權組合過夜,減低持有期貨過夜所面對的風險。
面對香港一所獨大的港交所,香港小股民只能跟從其遊戲規則,亦只能嘆謂:「挾也港交,蝕也港交」。
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