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真的太高嗎?從最近成交來看的確係,但市場還是出現追價同爭單位的實況。縱使特首梁振英講明會扭轉過去供求失衡現象,但供應未到位,街頭智慧都係買咗先算。
雖然實際工資加幅不及樓價升得快,但從成交背後觀察,近年累積的購買力,包括手頭上有積蓄的上車客,甚至是父母給首期的年輕客,扣除個別新盤吸引收租投資客外,基本上是用家入場,若樓價真的跌下來,最傷不是這批人,既然要住便要高溢價上車,是常識吧。
學者及市場人士多預期今年樓價會跌,但跌幅少於三成,即是未跌破三成首期上限,對於一班長期租樓或住在擠迫戶的市民,買樓起碼自己是業主,供樓當交租畀自己。近排金管局向銀行重新發出指引,對租金收入打七折,借貸人的財務負擔進一步收緊,只是針對投資者和非住宅類物業為主,銀行對自住用家有一套風險評估,壓力測試按現時息率加三厘水平來平衡借貸風險,金管局不敢對用家做得太過份,非理性收緊按揭會影響用家上車。
毋庸置疑,樓市出現小陽春,二線樓陸續破頂,封盤加價潮將持續,若閣下非買不可,便要接受畀貴啲、住細啲的現實,總有一班高位止賺的人,甚或因為在半年換樓期限內要沽舊居的業主。
除非你相信短期樓市會掉頭下跌,那麼便要面對接受高價的現實。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