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經濟持續放緩,市場憧憬中央或會陸續推出各項刺激經濟政策。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減息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招,對實體經濟未必起到太大的刺激作用。
新增資金只流入股市
劉世錦在「第六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中表示,內地經濟若出現減速過快,確實需要推出刺激政策。但刺激政策只能令經濟增速平穩下來,不能改變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大趨勢,亦不能解決很多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對於降準及降息的刺激經濟方法,劉世錦認為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不大,新增的資金只會流入股市,「由於很多行業產能過剩,資金未必能進入實體經濟,而大部份會流入股市。」他認為真正有效的方法是通過財政政策去救市,不要通過增加政府投資,包括基礎設施等投資。
現時內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4%,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又出現連續三十多個月負增長,數據顯示內地或有通縮的風險。劉世錦認為,內地即使出現通縮,亦與美國等成熟的市場經濟有所不同。內地若有通縮,主要原因是在高速增長形成產能過剩,需要進行長時間調整而令價格出現下跌。
內地經濟發展放緩的迹象越來越明顯,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在另一論壇提到,內地近期出現經濟放緩問題,亦正面對着投資過度、債務過重、地產過剩的「三過」問題。
【LIVE】渣馬直擊
http://bit.ly/nextmedi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