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出示捷星機密文件阻申牌照

國泰出示捷星機密文件阻申牌照

【空運牌照研訊】
【本報訊】信德董事總經理兼執董何超瓊有份投資的廉航捷星香港,為在香港開業闖第一關,於運房局轄下空運牌照局公開研訊中,爭取批出營運牌照。當局昨召開公開研訊,國泰引述捷星機密文件指,公司收益管理、航線網絡等,皆由澳洲總部控制或協調。捷星反指國泰大股東位於英國,如未獲發牌屬雙重標準。
中國東方航空在二○○二年與澳洲捷星航空宣佈,擬成立捷星香港;一年後,捷星香港再引入信德集團為投資者,三方均等持股,由何超瓊任公司主席。

捷星引國泰為例反駁

捷星一直未獲發出營運牌照,爭議焦點是《基本法》內「主要營業地點(principal place of business)」一詞。本港國泰、港龍、香港航空及香港快運四間航空公司質疑,捷星最終控制權在澳洲而不在香港,聯手反對當局發牌。
捷星、國泰分別聘請資深大律師莫樹聯、余若海為代表,國泰一方在聆訊中首次披露捷星澳洲與合資公司簽訂的股東協議等文件,指出捷星總部實際上可控制海外合資公司的收益管理、機隊組合、存貨處理等,「開辦甚麼航線、如何賺錢,皆由澳洲總部統一決定」。
捷星一度以商業機密為由,要求余若海停止引用文件內容,但未獲主席鄭若驊接納。余若海質疑,捷星香港開業後,「不會考慮澳洲主人(master)的利益嗎?」,指先例一開,香港所獲得的國際航權將拱手相讓。他認為,當局決定是否發牌時,不應以其他航空公司的股權或董事會結構作為例子,而要按《基本法》考慮。
代表捷星的莫樹聯發言時,多次引用國泰一九八六年上市招股書,及去年年年報中有關股權架構及董事會結構,包括英國太古集團持公司近半股權及大多數董事成員,但國泰仍可獲發出營運牌照,「當局審議捷星發牌時,不能持雙重標準」。捷星重申,公司管理層、董事會內絕大多數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新簽署的文件亦表明,香港董事局擁有最終決定權。聆訊今日繼續。
■記者鄭柏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