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斥較外國賽遜色渣馬欠人情味 跑公路無人打氣

跑手斥較外國賽遜色
渣馬欠人情味 跑公路無人打氣

【本報訊】踏入第十九個年頭,渣打馬拉松明日又開跑。作為本地最大型馬拉松賽事,從賽道安排以補給支援連年惹來質疑。有跑手批評主辦方思維落後缺人情味,令本應屬於香港人的城市盛事變成年度「阻街大事」。田徑總會回應指每年都有檢討,改變「要一步步嚟」。
記者:佘錦洪

【 波士頓】
沿途有市民為跑手打氣,熱鬧程度遠勝香港。

「根本思維仲停留喺四十年前!」經常於博客網站撰寫長跑文章的跑手園丁認為,主辦的田總從無打算將賽事國際化。他指紐約馬拉松早於七十年代已將賽道改在城市穿梭,帶旺城市中較偏僻地區,成為以後各地馬拉松的楷模,「但你見到香港仲係跑公路,冇人打氣,繼續俾人話阻街,好似唔關香港人事咁」。
曾在不同城市跑比賽,園丁指如東京、柏林等馬拉松沿途均有市民打氣,「跑手會好有活力,表現都好啲」,但香港偏偏禁止市民圍觀自發打氣及送上食物,他認為欠缺人情味,「好霸道,好似同人講唔好踩我場」。他認為馬拉松不僅限於運動,而應是全民參與的盛事,「係咁運動嘅去運動場跑幾十個圈算啦」。
今年渣馬有七萬三千人參加,園丁指連同跑手的家人朋友,間接參與者數以十萬計,「完全可以好似煙花、花車巡遊咁,當weekend festival咁搞」,惟現在為遷就封路,既要摸黑起跑,路線又諸多限制,「參加嘅人數就一直加,但根本冇諗過點去搞好佢」。

【 東 京】
公眾可為跑手準備食物補給,增添盛事氣氛。

市民設民間打氣站

今年首度參與全馬賽事的長跑選手姚潔貞說,明白香港要大規劃封路有難度,認為近年賽事有小改善,如提早於一月進行。但她亦指出,公路賽道較多上落斜及橋上風勢大,影響跑手表現,部份海外選手為求取好成績爭入世錦賽今年無參加渣馬,如要貼近國際水平,大會應增加平坦路段。
田總回應評論時稱,香港地少人多,地理環境與外地不同,「冇辦法好似佢哋咁(喺街道)去劃一條四十二公里賽道」。發言人表示即使有數十萬人參加,「但仲有六百幾萬人存在」,並要讓緊急車輛通行,不能癱瘓交通,因此要提早起跑。她又指每年賽事後都會檢討,改變要「一步步嚟」。
另外,有人擬明日於添馬公園設民間打氣站為跑手打氣,發起人說曾與朋友在外地比賽,感受過當地人熱情打氣,想令渣馬更熱鬧,歡迎市民攜同補給物資加入。

跑手姚潔貞指公路多上落斜會影響跑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