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本土文論 批鬥大會

書介:本土文論 批鬥大會

施政報告破天荒由政策預告變成書刊批鬥,梁振英說港大學苑出版的《香港民族論》搞港獨,此書馬上賣個清光,還要火速加印,據說還帶挈了其他本土議題書籍的銷量。
其實也算多得689犯眾憎,才令本土議題兩年多來遍地開花。可是講本土不等於撐港獨,高舉本土的人立場與方向也可迥然不同,以下這三本書就是例子。
撰文:吳健玲

何處是港獨

如果不是689點名批鬥,應該沒多少人讀得完《香港民族論》。此書有點像大學時代的傾莊,每個名詞的定義先爭辯一番,每個理論都要引經據典,去描述他們的理想國度。是年輕人的豪情壯志又好,是異想天開也好,幾乎所有在大學上過莊的人都經歷過,只有梁特首如此煞有介事對待。
書中作者除了幾位港大學生外,還有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吳叡人、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徐承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孔誥烽等等,文章裏也有列明引用書目和註釋,如果這還不算學術討論,也許只有689口中的五歲女孩才叫權威吧。
書中兩篇序言分別由學苑總編輯和副總編輯撰寫,清楚寫明學苑仝人對香港獨立與否並無定論,只想拋出一個議題引起大家討論,盼望香港人終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回首前塵,當初說的「港人治港」不就是說這個嗎?

香港民族論
作者:梁繼平、王俊杰、曹曉諾、李啟迪、吳叡人、練乙錚、孔誥烽、徐承恩、蘇賡哲
編輯:二零一三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
出版社:香港大學學生會

國師城邦論

即使你多不喜歡陳雲的臉書言論,也不得不佩服他在幾本著作中對香港的洞察與遠見。自稱國師的陳雲是本土派靈魂人物,但他開宗明義反對港獨,他提出的是「城邦自治」──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同時自立,締結盟約,建立華夏邦聯。
城邦論是否可行大可爭辯,但此書可貴之處在於勸勉香港人不要妄自菲薄,香港保存了傳統的粵語漢音、正體漢字及古雅文言,也接收了英國語文及典章制度。陳雲說香港保存了珍貴的中華國族資源,要突破僵局的訣竅就是光復本土。
陳雲為了闡述他的城邦藍圖,由秦始皇的統一六國講到港英年代庇護華夏遺民,由十八世紀普魯士的諸侯結盟寫到新加坡的文化基礎缺陷。就是不討論本土不本土、港獨不港獨,這本書對於認識我們現在身處的城市,還是大有益處。

香港城邦論Ⅱ:本土光復
作者:陳雲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

本土經濟學

藍絲帶未必會喜歡這本書,因為書中對特區政府的許多政策都有批評。黃絲帶也不會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竟為自由行和地產霸權平反。本土派甚至可能會討厭這本書,因為作者講明反對歧視大陸人和驅蝗行動。
三位70後、80後作者在美國和香港的大學教授經濟,在書中羅列大量數據,以經濟學的角度解答香港的本土議題,例如對極度擾民的水貨客及自由行,他們提出徵收旅客陸路入境稅;對內地豪客炒貴香港樓價,他們提出取消印花稅。
言論自由的可貴在於,大家都高舉本土旗幟,有人提出港獨討論,有人主張城邦自治,還有人提議以經濟政策維護本土利益。三本書的理念就算不是南轅北轍,也肯定是眾說紛紜,有心人自然會慢慢比較,有所取捨,毋須梁特首搶着給我們定奪。

本土不敗:全球化下的香港出路
作者:徐家健、梁天卓、曾國平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