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手熱煎堆 - 邁克

冷手熱煎堆 - 邁克

今屆奧斯卡兩大熱門的掌舵人都不是我那杯茶,所以完全提不起興趣關注花落誰家——心愛的《布達佩斯大酒店》雖然獲得最多提名,身份仍然是黑馬,金球獎勇奪音樂/喜劇組最高榮譽的奇蹟可一不可再,恐怕大部份項目不外陪跑。照現在形勢看,最佳影片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和《飛鳥俠》之爭,前者導演李察連利加在我心目中一直扮演「小人得志」角色,他的日出日落不論以什麼名勝當背景,都吸引不到我入場,攤開十幾年觀察男孩如何羽毛日豐,也無法培植體內匱乏的孌童基因,堅決拒絕進戲院作目擊證人。後者由扮嘢專家艾力謝路依拿力圖炮製,雖然其破處作《狗男女的愛》教人眼前一亮,接下來評估生命斤両的《21克》卻裝腔作勢到直逼反胃程度,《巴比塔》還更上層樓,將矯情傳遍全世界,要不是為了凱蒂白蘭雪和畢彼特,老早半途而廢,而《Biutiful》,我的天,看見肉麻的片名就有咁遠走咁遠,以免被懶活潑的食字病毒傳染。他的唯一好處是名字夠長,順序排開橫霸六個字位,可以輕易騙稿費。
不過話說回頭,《飛鳥俠》倒是準備看的,米高基頓鹹魚翻生的橋段《蝙蝠俠》鐵粉聞之起痰,不介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發現這次候選的五個導演平均年齡半百左右,最年輕的韋斯安德遜只有四十五歲,在敬老的荷里活算破舊立新了。尤其心涼的,是熟女偶像奇連伊士活的《美國狙擊手》入圍最佳影片,但沒有個人提名,反而斑納米勒憑《獵狐捕手》冷手執個熱煎堆 ——你猜對了,我也從不喜歡那位演而優則導的髒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