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佈施政報告,立法會門外,除了見慣見熟的示威人潮,還有一身素白的她。天寒地凍,獨個兒將一千隻雞蛋往自己的頭上擲,「當權者容不下一隻雞蛋,雞蛋係為下一代,向我哋呢代人掟」。鮮黃的蛋漿,自頭頂髮絲向下流,染黃素白衣服,斑斕刺眼,場面震撼。「每隻雞蛋,都係一把吶喊嘅聲音」。用蛋漿記錄滿腔心事,映襯當權者以強權壓低異見的怯懦,她是非常媽媽張嘉莉。
不要以為行為藝術家大都易憤怒,動輒掟嘢手指指,眼前的張嘉莉,更像個慈母,面上掛着微笑,平和有禮。位於太子的唐樓工作室,牆角還有童書和小玩具。兩個女兒分別讀初小及幼稚園,閒時湊女教畫,生活本該寫意,但過去幾年,她與無數港人一樣,坐上過山車,「我哋呢一代人,連自己家園都無力保衞,作為媽媽,真正愧對下一代,惟有將雞蛋擲向自己」。
四口家總動員上街
擲蛋有聲,這個非常媽媽卻說很無力:「宋代古蹟留不住、海洋生態因迪士尼擴建要讓路,東北發展幾多人反對都好,城規會一樣通過。」有人試着向梁振英擲蛋表達不滿,事後被帶走,「當權者不聽民意,仲製造白色恐怖,好痛心」。決意走上街頭,展示無能力量,但滿頭的蛋漿,能否喚回當權者廣納異見的量度?不知道。但她說做了應做的事,心安理得。
「做咗媽媽,責任更大。好多人都話要移民,但我覺得,唔單止對人,對一個地方,都要有責任,唔係邊度生活好,就走去嗰度,其他地方有好嘅體制,都係前人付出努力先有改變」。受社工出身、轉型從事藝展策劃的丈夫影響,張嘉莉一直關心時事。○二年自美國大學畢業回港,主修純藝術的小妮子,即遇上躁動的香港。
「○三年沙士、負資產,又有廿三條立法,好多問題。之後每一年嘅七一,都會上街」。由拍拖上街、遊行訂婚,第一次做媽媽,到四口之家出動齊叫口號。七一,紀錄了她不同的人生片段,也讓她愛上以行為藝術方式,為例行公事似的示威,賦予新意義。「○四年因為訂婚,着咗長衫馬褂遊行;翌年又將裙褂照剪影造成人形膠板,寓意政府當民意透明」。
二○一一年,她帶着白色氦氣球到政府總部「放生」求天保佑;到梁振英上台,兩囗子又赤腳上街,希望當權者施政腳踏實地。「擲一千隻雞蛋,我知有網友批評好浪費,但其實蛋漿蛋殼都會回收做農場肥料,不過我接受有彈有讚,我嘅藝術未必代表一定好,但若果可以引發反思,就好值得」。藝術高低,見仁見智,但非常媽媽的量度,卻高下立見。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