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ecor:保留歷史 我愛舊裝

My Decor:保留歷史 我愛舊裝

港味的廚房、歐美designer chair、大量當代藝術品、紅雙囍擺設、越南面譜,香港瑞典總商會董事Pontus Karlsson的家不是典型北歐家居,揭示了他長年旅居異國的背景。因為菠蘿牆磚,還有木扶梯,他租下了現居的七十年代清水灣別墅,裝修原封不動,保留了房子的歷史,他說:「我們要感恩能看到漂亮的東西。」
記者:邵 超
攝影:陳永威

Pontus住過不少城市,十多年前對香港驚為天人,愛死這個大城市的急速與便利。六年前終得償夙願移居香港,一家四口六年來三遷,立志住勻港九新界,專挑特色老房子。
六年前初到貴境,外國人刻板的老香港印象使然,Pontus理所當然地住在上環小單位,其後搬到寬敞的薄扶林政府宿舍,暫時扎根清水灣低密度別墅群,屋越搬越大,越舊越自在。雖然當初是因為被香港的活力吸引,但真正定居下來就不一樣了,他用手比劃瑞典與香港個人空間的差異:「住港多年,仍覺得這種文化差異很有趣。」

發亮老地板

瑞典人的DNA熱愛環保,他自幼培養獨特的生活美學觀,多年旅居異國,每次旅行都不經意買下小東西,包括當代藝術作品,「瑞典設計傾向極簡主義(minimalism),但同樣喜歡漂亮的東西,因為經常要在不同城市居住,我只買經得起時代考驗的家具和物件。一旦買下,必定會展示出來欣賞。」
老房子特色之一是窗戶特別大,好讓陽光灑入,像替木地板打完蠟,陽光下即時閃閃發亮。Pontus家的地板,是由六條木條為一組砌成的方形地板,腳踩老化了的地板,對角立時微微翹起,我一見大喊:「啊!跟我家一樣啊!」這座清水灣別墅的年齡,原來恰恰跟我的蝸居同樣是一九七七年入伙,地板、廚房和浴室的菠蘿瓷磚一直沒換過。其他中產租客一看就嫌老土,偏偏就有他這個瑞典人沉迷東方色彩甘做租客,「屋苑其他別墅都換了新裝修,我就喜歡這幢保留了七十年代的裝修。」越舊越美麗的東西絕對可碰撞出文化交融的情景。

二樓起居室

他平時起居作息最重要的場所在二樓,「客廳、飯廳和廚房都在這層,可以在這裏享受生活。」客廳放眼都是當代藝術品,書櫃擺放有關藝術設計的書籍和烹飪書。情迷東方的他,廚房裏有中國砧板、菜刀和蒸籠,在鋪滿菠蘿牆磚的廚房拍照時,Pontus切菠蘿讓我們拍照,一看刀法便知他懂烹飪,是外祖母及母親教曉他入廚的,「處理食材時,她們教曉我怎樣尊重食物,一味菜得來不易。我有很多烹飪書,但不是用來研究怎樣做,這些在網上搜尋一下就有,我研究的反而是菜式,不同年代的烹飪書呈現作者想法,還能反映時代變遷。」下廚時參考不同食譜再消化,Pontus做人做菜做設計,只求我道。

菠蘿瓷磚在復古潮流下,並不過時。

主人房的衣櫃實而不華,Pontus捨不得丟掉。

兒時用的吊燈,跟他遊歷過不少國家。

木樓梯帶幾分厚重氣息,橙色亞加力圍板別有格調。

廚房是他的天地,切肉刀、砧板、蒸籠充滿中國風情。

越南竹製筲箕面譜,先髹上光油再上色,繪畫笑臉。

祖父親手做的樺木盒子,Pontus用來盛載水果。

Pontus很珍惜外祖母留給他德國六十年代SOEHNLE磅。

三十八年別墅二樓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