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飛鳥俠》(Birdman)扮演甚麼角色有得揀嗎? - 仰止

蘋影話:《飛鳥俠》(Birdman)
扮演甚麼角色有得揀嗎? - 仰止

鏡頭跟着戲中的每一個演員,一種既旁觀又介入的觀看。其實你是被迫跟着主角的思想走,因為你看不到鏡頭外的東西。
米高基頓無法接受自己過去只是扮演超級英雄這種無聊角色的自我,於是親自搞一個舞台劇。依荷李活的邏輯是放棄了富貴而有名譽的人生,找尋到的卻是自我折磨,又差點破產的現在。這對於演員來說是一件大事。或者對人本身也是一件大事:放棄成功,找尋所謂的自我。
這絕對是有機會問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大作。尤其是這樣看似有所思,又擊中荷李活電影人的心靈。要做一個真正的演員,還是做一個賺錢的木偶?
我無法投入這個命題,它離我太遙遠了。我從來都沒有在任何時間、地點扮演過一個成功的角色。我不會明白這種心情。這是一份人生的奢侈品,在無病中熱烈地呻吟。

人生真的有真假之分?

影片以荒謬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又或者我們流行的用語是「魔幻寫實」。主角有超能力,場面真假難辨,還有一個由過去組成的自我。舞台的背景永遠適合演出人生的真假界線如何模糊的情況。可是,人生真的有真假之分?是否只是壞了腦袋的哲學家胡思亂想的東西?我們真正的人生是有得選擇的嗎?
愛德華諾頓的角色說自己只有在舞台上才是真的,在舞台下卻都是假的。這是演員們的習慣吧?這部電影不忘諷刺世人的幼稚。基頓的舞台劇因為他的接近裸跑而有更好的宣傳。這只是其中之一的反諷。對於我來說,最大的不幸是電影內的女劇評人,戲還未做便寫了一篇惡評,後來又讚好。到底導演認為藝術和人生那個更真實?我看不明白,似乎像在說即使只是演出超級英雄,也是個演員,有一份跟別人不同的超能力。
這麼辛苦的自我找尋歷程,真的就只有這樣的結果。《飛鳥俠》的想法會不會太簡單了。事實上人的自我無論在甚麼時候都是真實的。不是透過舞台劇或空想便會找到的。這是華麗的虛幻找尋,實際上沒有結果,也找不到意義。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