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總理李克強去年底提出,要推動核電裝備「走出去」後,內地核電股應聲彈起,核電板塊去年升幅達73%,是最強勢板塊之一。但海外投資者明顯信心不足,例如其中一隻核電股上海電氣(2727)的AH價差超過60%,顯示對核電出海概念並不認同。
內地核電業存在多個利好因素,但多年來一直只聞樓梯響,核電出海政策有望催化這些政策兌現,是內地投資者重視的原因。
內地目前核電裝機在九百一十萬千瓦左右,規劃在建規模達二千八百億千瓦,全球第一;按照規劃,至二○二○年總核電裝機要達到五千八百萬千瓦,僅次於美國。
然而,在日本「三一一」地震後,大部份在建項目被叫停,近年重啟的只佔少數,而且都在沿海地區。
與高鐵出海概念相比,中國核電技術並不成熟,在國際市場並沒有競爭力,國內市場亦缺乏有說服力的成功個案。市場憧憬的是,既然中央要推行核電出海,作為外交政策一部份,全面重啟之前被叫停的核電項目機會大增。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目前與中國簽訂核電合作的國家包括捷克、哈薩克等,均為內陸國家。中國的內陸核電發展已被擱置,之前在建的多間內陸核電廠被要求停工。如果中國要拓展內陸國家市場,意味內陸核電可能重新開放。
內地即將在三月召開兩會,屆時核電政策將明朗化,如果核電出海納入規劃,正在編制的核電十三五規劃可能會被大幅修改,值得投資者留意。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