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配音員林保全先生的離世,除令港人痛失一把陪伴成長的聲音外,也令我們這脫活在八十年代的老餅,驚覺很多事情已不能返轉頭,集體哭喪起來。碰巧遇上無綫兒童節目改革,豆丁放學冇得CU了,取而代之是《Think Big天地》,一個比歡樂天地更沒感情的名稱。難怪有人會傷春悲秋地濫用「一個時代的終結」去形容眼前局面;張敬軒首《青春常駐》亦幾乎掩蓋了洗腦歌《越難越愛》的鋒芒——無非都是哭訴兒童節目已死罷了,在杜秋棠心中,打從譚玉瑛姐姐忍着淚說Goodbye一刻起,它其實已經不存在。
撲向朱茵姐姐懷抱
不過,杜秋棠還是狠狠地看了一集《Think Big》。一來,想看看節目到底能否如宣傳片般吹到咁big,讓小孩突破平常思考模式,跳出框框,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二來,攞正牌在辦公室睇電視,仲要係兒童節目,是一件很霸氣的事。
然後我發現,節目居然沒有主題曲。雖則大眾不會對它抱有任何期望(謝安琪唱又作別論),總好過片頭由一王三后主持不停chok樣,再硬插些懶cyber的動畫,和幾聲突兀兼哽耳的WhatsApp訊息音效來堆砌。想起從前,主題曲是兒童節目的頭盤,功能猶如鬧鐘一樣,像教唆我們暫且拋開死板的功課,痛痛快快撲向朱茵姐姐的懷抱。大膽的你,還輕佻地邊哼着主題曲,邊囂張地跟阿媽打個眼色,最後要向爸爸哭訴大髀又多了兩道藤條印。
每日主題死氣沉沉
《Think Big》真係玩到好大。首先,節目內容有四個基礎理念四個「T」,分別為Think Positive、Think Science、Think Creative同Think Green,不得不套G.E.M.一句「嘩,使唔使呀?」不知小孩對這類行政會議trash talk有何感覺,但杜秋棠當下只想到開大,即係去廁所呀。其次,原來它每日安排不同主題:科學、遊戲、創意藝術、英語、全球教育、天才表演,德智體群美全方向發展,正好給一班剛由補習社歸家疲憊不堪的小豆丁,提供另一個死氣沉沉的下半場。所以,CY說有五歲細路哥問他房屋問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那主持跟小孩玩遊戲又如何?在遊戲開始之前,畫面會彈出計量表,去預測小孩有甚麼得着,譬如眼界、智力、耐性等,彷彿是「給家長的指引」。杜秋棠只想說,從前有乜就玩乜,哪會考慮這麼多?若硬要加插計量表,也許是你跟朱茵姐姐玩遊戲時,必定訓練到定力同專注;而你跟星仔玩遊戲呢,就訓練到忍耐同幽默感吧。
我又發現,成個節目最快樂的應該是男主持Dickson,因可奉旨跟三位靚女主持調情(Jasmin笑得很甜呢),但上節目的小孩根本不快樂。他們除了被迫玩一堆懶益智的玩意,又要在鏡頭前跟遊客講外語,其間不小心說了一句不靈光普通話,被主持訕笑了大半天,弱小心靈受創。不瞞你說,杜秋棠當年用盡任何方法,都想亮相一次《閃電傳真機》。我認我是衝着「一石二鳥三蟲四Duck」而來,就是為了在瘋狂fing甩蜘蛛公仔的同時,展示一下陳偉霆式奇異舞技。
迎合怪獸家長口味
另一方面,《Think Big》原來縮短至半小時,扣除廣告時段,實際只得廿分鐘。令人驚訝的是,TVB仍可唧出時間植入廣告,安排小朋友玩那些疑有贊助的小遊戲,但只象徵式地拍一兩個shot便草草完事,到喉唔到肺。但最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嘉賓穿超短裙玩遊戲。我開始懷疑,《Think Big》其實是一個成人節目。
兒童節目變得面目全非,杜秋棠已不太確定這是與時並進,還是智商大倒退。唯一肯定的是,普遍家長過份重視家庭教育,將全副精力放在管教兒女之上,慌死兒子會輸給隔籬屋陳師奶個肥仔似的。這令兒童節目本身,要反過來迎合怪獸家長的口味。也許,這一代的小孩實在太不幸了。
【慌張西望】
撰文:杜秋棠
原諒我只是一部國產抽濕機。
https://www.fb.com/freakingwestlook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