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橋上模特兒穿着漂亮服飾,每步搖曳生姿,但華麗背後常造成不少浪費。兩名本港新晉設計師憑環保減廢的概念融入設計,前者採用了作家張愛玲喜愛將舊衣新着概念,以循環再造的物料加入作品,成功減少約三成布料浪費,後者則利用棄廢布碎回收再用,製成一幅幅如吳冠中水墨畫般的新裳,懂得善用廢物,舊布料亦可在天橋上大放異彩。
記者:鍾雅宜
非牟利時裝組織「Redress」昨在港舉辦第五屆可持續時裝設計比賽「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總決賽,鼓勵設計師以環保減碳的方式設計時裝,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台灣、新加坡、法國及英國等,兩名本港參賽者成功進入最後十強,其中現時就讀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設計系的三年級生朱承康脫穎而出,贏得第二名。
已屬第二年參賽的朱承康得獎後坦言甚驚喜,「對手好強,完全估唔到自己會攞獎,可能係吸收咗去年失敗嘅經驗」。在賽前賽後都甚為緊張的他透露,雖然修讀設計僅數年,但對環保製衣感受甚深,「呢幾年讀咗設計先發覺,時裝界其實成日造成唔少浪費,例如做衫時好多布碎會多咗,部份過氣嘅成衣又會被棄掉」。
吳冠中畫作啟發
因此,朱承康是次參賽亦盡量循環再用舊物料,他曾四出訪尋下,終成功從不少時裝公司和業界前輩手中取得不少廢棄布料,成為其作品九成的布料來源,他亦受到名畫家吳冠中的畫作啟發,以環保墨料在布上畫出不同水墨圖案,成為其作品一大特色,因而獲得評判青睞,贏得亞軍寶座,他希望能借此向公眾宣揚環保做衣訊息。
另一名新晉設計師亦有滿復環保製衣大計,廿四歲的陳穎蓉今年首次參賽,初嘗以環保方式創作衣服,並從已故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書中尋找到創作靈感,「張愛玲好鍾意將不同年代既時裝mix and match(混合配搭),例如試過清朝嘅衫mix埋現代服飾,好配合環保嘅主題」。她利用可循環再用的棉布做衣,剪裁紙樣時亦特別小心,但求做到零廢棄,「以往做一件衫,平均有三成布料會浪費咗,今次幾乎做到零浪費」。她希望日後可與成衣公司合作,將過時舊衣重新再造成潮流服飾,減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