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額減 跨境童僅10%機會派北區

學額減 跨境童僅10%機會派北區

【擴大版圖】
教育局今年再設專用校網供跨境學童報讀小一,學額較去年減少一成八,減至約二千六百個,能獲派北區小學的機會只有一成。三間青衣小學首次列入跨境校網,有校長指由過境關口至學校車程,最快只需二十二分鐘,放學後將設兩輪校巴載學生回過境口岸。

青衣三校首納校網

跨境校網一共有一百二十七間小學,較去年多五間,涉及新界西、新界東及黃大仙共十一個校網。每校提供學額由兩個至一百一十個,總數二千六百一十二個,比去年近三千二百個少一成八。當中北區三網上水、粉嶺和沙頭角,合共只有二百五十三個學額,即能獲派北區成功率只有一成,而上水更只有一百一十二個學額,即獲派機會不足半成。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按照現時資料計算,預計今年有二千六百名跨境學童將來港升讀小一,與去年相若,預留學額足以應付需求。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表示,區內校長在去年自行派位階段收表後,發現跨境學童比對上一年明顯減少,估計是部份跨境家長在北區租屋或買樓,以區內地址報讀,令子女化身「北區童」爭奪區內學位。
跨境校網包括黃大仙、馬鞍山、東涌和青衣十間學校,共佔六百二十五個學額,佔全網學額近四分一。黃大仙孔教學院大成小學,以及青衣的青衣商會學校、荃灣商會學校和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均是首次納入跨境校網。
荃灣商會學校上月中安排數名跨境家長到校參觀,校長周劍豪昨表示,入境後從皇崗、落馬洲或深圳灣回校車程,只需二十至二十五分鐘,他試過最快只需二十二分鐘。他表示,若最終有跨境學童入讀,每日放學後將設兩輪校巴返回關口,相距約一小時,讓部份學生可留校參加課外活動和接受功課指導。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