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成立新組織 吸納首投族高學歷青年參選 挑戰建制派

百人成立新組織 吸納首投族
高學歷青年參選 挑戰建制派

【傘後反思】
【本報訊】雨傘運動催生年輕人參政,提早揭開區會選戰序幕。一群雨傘族短短一個月召集近百名高學歷年輕人成立新組織,靠網絡力量吸納「首投族」。他們計劃狙擊建制派,最有可能挑戰民建聯葉國謙、李慧琼及經民聯梁美芬。葉國謙則豪言建制地區網絡能擊敗雨傘族。
記者:白琳 朱雋穎 姚國雄

新組織由雨傘運動支持者在清場後構思,約一個月就在不同雨傘圈子吸納近一百人。他們絕大部份二十六至三十歲,大學畢業,有醫生、護士、律師、會計師及工程師等專業人士。目前他們確定派出八至九人出戰區選,目標出戰十五至二十區,最終視乎與泛民協調結果。他們主打「本土」議題,強調不會狙擊泛民,以免兩敗俱傷。組織只接受小額捐款,暫定每人上限五萬元,避免遭金主操控。組織名稱及參選政綱稍後公佈。

「做緊啱嘅嘢唔諗輸贏」

新組織成員陸冠宇早因關注版權條例而投身街頭運動,他形容雨傘族充滿動力和決心為香港而戰,他相信政治動盪必定催生一批「首投族」,是組織首要目標選民,其次是從沒投票的登記選民。組織戰略包括每三人一隊,挑戰建制派政治明星的選區及附近兩區,集合三區的支持者齊打選戰。其他目標地區包括年輕選民較多的新市鎮。
這批年輕人不滿現時議會沒反映他們的聲音,選民不能真正參與政策制訂。成員阿Ken說,年輕人普遍痛恨老人政治,「政治老鬼代表唔到我,我哋唔係為抽水而出嚟,亦唔係廢青,而係想輸入新血,真正有世代更替」。二○○三年七.一後同樣有批年輕人出選區戰但敗北,成員阿左指出,當時港人因成功推倒廿三條而鬆懈,雨傘運動卻一無所獲,很多港人心有不甘,期望把這股戰意延續至區選。現時距離區選僅半年,組織也承認作了「最壞打算」。但成員巴治奧反問,九.二八數以萬計人走上街頭,「當時有冇諗過輸定贏?當你做緊啱嘅嘢,就唔會計算,唔會諗輸贏,選民會幫我哋決定」。

主動洗樓關心老街坊

二十七歲護士阿光目前傾向在屯門出戰,該區三十歲以下選民比率高達百份之十八。他不滿該區不同黨派區議員經常玩「數字遊戲」誤導居民,例如標榜成功爭取增加醫院床位,實際上醫護人手沒增加,不能改善服務;標榜巴士班次加密,但遠追不上居住人數增幅。他曾投票給民主黨,對該黨老化感失望,「老咗就比較保守,行咗一步就覺得夠,冇年輕人嘅魄力」。他認為組織可參考歐洲及中東,藉網絡力量連繫年輕選民。他承認,資源上未必能與建制派對撼,但會主動洗樓與老街坊傾談,「好多時建制派嘢都係做騷,點解派米要人辛苦排隊,而唔上門派?除咗物資,老人家都需要關心」。
葉國謙歡迎雨傘族挑戰他,指上屆社民連梁國雄也非其對手,得票不足一千,「佢一樣都係打政治議題,知名度都好高」。他直言區選打政治議題難取勝,即使他二○○三年七一大遊行後落敗,只因經濟差及疏於地區工作。葉強調區選關乎候選人與街坊的關係,自詡與當區居民十分稔熟:「如果我冇信心,其他民建聯嘅人比我更冇信心啦。我唔係『都係有信心』,我係『非常有信心』勝出。」

雨傘族出戰區選狙擊目標

民建聯葉國謙

民建聯李慧琼

經民聯梁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