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QE來得太遲傳每月買債4,500億 為期兩年

歐洲QE來得太遲
傳每月買債4,500億 為期兩年

【財經專題】
歐洲央行今日公佈議息結果,萬眾期待的量寬措施即將揭盅。彭博資訊引述兩名歐洲央行官員消息報道,歐央行將會宣佈啟動資產購買計劃,每個月購買規模為五百億歐元(約四千五百億港元),直至二○一六年底止。有分析認為計劃來得太遲,規模亦不夠大,難有作為,歐洲恐步日本後塵陷通縮死胡同。

據報道,歐央行購買的債券將集中於主權債。不過,計劃最快在三月才會展開,換句話說,由今年三月直至明年十二月合計共廿二個月,即總買債規模為一萬一千億歐元。歐央行拒絕就報道評論,該行將於今日議息。
歐元區經濟疲弱,去年第三季經濟按季僅增0.2%,上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0.2%,為二○○九年十月首次下跌,響起通縮警號;此外,希臘周日舉行大選,若左翼聯盟勝出,希臘或會退出歐元區,為區內經濟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加上油價下跌,市場料歐央行勢必推出QE救市。

各自買債 風險自理

市場預計,買債資金則由歐央行提供;各成員國央行將負責買債,並且各自承擔虧損風險。事實上,荷蘭央行行長Klaas Knot早前表示,只有各國央行同意買債,才會支持買債。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亦表示,若各國央行願意承擔虧損風險,將會減少對QE的批評。
德國《明鏡周刊》早前報道,歐央行將拒絕購買希臘等垃圾級別國債;不過有分析認為,此等限制會大大影響QE的效用,因此預期只要希臘等國家按照歐盟規定進行改革,歐央行仍會購買該等國債。另有分析認為,德國希望歐央行會買短債而非長債,同時希望歐央行會購買所有國家的債券,而非僅限受財困影響的南部國家。
歐央行在QE的規模及細則上讓步,主要由於德國對於該行的買債行動有保留。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德拉吉曾與德國政府溝通,清楚德國對於QE的質疑。德國認為QE不能改善歐元區經濟疲弱問題,擔心上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的惡性通脹將會重演,憂慮需為「大花筒」成員國埋單。

歐洲央行今日議息,市場預期將公佈量寬措施。

德國反對無上限量寬

魏德曼早前表示,QE對支持區內經濟的影響有限,而且可能延遲改革。德國財長朔伊布勒亦指,「平錢」不應阻礙改革。
分析認為,德國雖不會公開反對歐央行的QE,但必然會要求有更多限制;歐央行讓步會令市場失望。摩通策略師Stephanie Flanders表示,市場期望的是持續的貨幣政策,而不是受限制的QE。
德拉吉早前指,希望將歐央行的資產負債水平增加至二○一二年的水平,即約三萬億歐元,較現水平仍有一萬億歐元的空間,惟現時估計的QE規模不夠大,恐怕未能刺激經濟復蘇。由各國央行各自承擔債務虧損,亦會破壞歐元區的統一性。
分析認為,歐央行QE與美國及英國情況不同,歐元區的息率已經接近零,歐央行希望通過擴大資產負債規模,以增加貨幣供應,扭轉過去幾年商業銀行停止貸款及企業不願借貸的情況。不過歐央行面對複雜的政治問題,不能像其他央行般為各成員國制定合適的政策。若今次QE失敗,可能有QE2出台,但效果會更加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