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公佈施政報告後,下月就輪到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佈財政預算案。有官場中人笑稱,在梁振英的施政新風下,預算案「期待度」已經大不如前,事關各部門已不可能再像以往般,在預算案中有第二次「分餅仔」機會,也令預算案有新措施出台機會大減,「期待度」自然低。
該官場中人對季陶憶述,以往十月公佈施政報告、翌年二月公佈預算案年代,假如十月那次爭不到資源,通常還可以在二月財政預算案中「博一博」,希望可以翻案爭取。雖然通常機會不大,但「有機會總好過冇」,特別是煲呔年代,政府要大搞利民紓困,通常十月施政報告有一堆措施出台,若發現民意反應麻麻,到二月時,又可以在預算案中「加碼」爭民心。
另一官場中人說,以往十月公佈施政報告、二月公佈預算案做法,可以更彈性回應民意訴求,「有啲資源唔使喺施政報告用住先,睇睇形勢到二月預算案先決定派唔派」,當然在以往做法下,財政司司長可爭取民望的機會自然大增;而梁參考前特首董建華做法,將施政報告安排在一月公佈,「基本上乜嘢都係喺施政報告講晒,預算案唔會有可能再派嘢」。雖然令預算案「期待度」大減,「但財政司司長同樣亦冇乜機會用預算案爭民望,當中有乜含意,畫公仔畫出腸,使唔使呀?」
季陶
周一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