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數星期筆者都是一陣子在香港、一陣子在廣東。由於亞洲盃、非國盃、西班牙盃、英聯盃、英足盃及歐洲各大聯賽等同時進行,比賽時間分散在我們時區的日與夜,所以繼世界盃後,又再在不同電視台間游走,又再一次十個小時在廣東體育台、十多個小時在now Sports。今次感覺跟世界盃又有點不同,亞洲盃在日間進行,與深夜非國盃及歐洲比賽混在一起會感覺時間錯亂,當做完亞洲盃走出密閉的直播室時竟以為是清晨!
一年一度的澳網公開賽亦已展開,大滿貫比賽中,澳網在較炎熱天氣下進行。連同亞洲盃,兩大賽事都在澳洲同時進行。今次想談的是體育運動進一步進入普及性科學、資訊、數據年代。大家若翻看亞洲盃官網的match centre又或澳網官網的數據,會發現觀眾很細緻地分析球隊或球員的表現,以了解優劣及勝敗關鍵。而當中有個沒大關係的笑話,亞洲盃官方會把控球百分比計到小數點後第一個位,而在直播中他們會把這數字四寫五入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若官網公佈是45.5%對54.5%的話,電視觀眾便會看到46%對55%!加起來是101%!當然這無傷大雅,不過自己讀出來時也停了一停,想一想然後笑了出來,再向觀眾解釋。
亞洲盃最後八強已產生,名單並沒與預期相差太遠,論表現澳洲、日本及伊朗較為突出。當中澳洲踢法越來越趨向潮流是一亮點;日本在前墨西哥及馬體會教練艾古爾帶領下,結構上與世界盃時有所不同,現時將香川真司及本田圭佑在兩邊各自策動攻勢,效果似乎不斷改善中。日本現時的確人才濟濟,但筆者也很非常懷念二〇〇〇年的冠軍隊——中田英壽、小野伸二、中村俊輔及中澤佑二等等,陣容完整度也不會在今屆之下。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體育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