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尋寶:港交所可否不要太廢 - 高明

板塊尋寶:港交所可否不要太廢 - 高明

刨完港交所(388)份停板機制嘅諮詢文件,好失望,失望在於港交所連起草一份有說服力嘅建議書都無能為力。一台獨大TVB(511)拍劇是是旦旦,原來,一所獨大港交所建議書都係求求其其,咁多年畀咁多交易所徵費真係無辜。
淨係講引入停板機制,最失望係推論部份。成份文件刻意堆砌稻草人叫「閃崩」,恐嚇投資者,但「閃崩」對市場影響有幾深遠就冇具體講;只係為咗嗰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嘅「閃崩」,而將現有交易制度推倒,值唔值得冇講過,亦都冇具體講明有乜好咗。如果實施後失敗,邊個要引咎下台,或管理層如何負責等等當然都冇講。

入得場 預咗有波幅

報告又話因為香港印花稅貴所以高頻交易無利可圖,所以一直都冇「閃崩」。即係「閃崩」呢個稻草人,又自己喺報告入面消滅咗。剩低唯一理據就係外國有所以抄。如果吓吓靠抄,李小加又對唔對得住佢份三千八百萬元年薪呢?又需唔需要花咁多錢請個「抄政總裁」返嚟呢?
炒得股都係成年人,升跌已經預咗,咁驚波幅不如返屋企睇TVB好過。委任呢個驚波幅驚過師奶嘅李小加做行政總裁,心態決定境界,唔怪得港股喺環球股市升浪中無波幅,累到股民搵唔到食,原來係因為委任一個師奶胸襟都不如嘅李小加。

資訊不對稱未解決

所謂閃崩即係急跌,如果基本因素受損,下跌反映價值係自然嘅事,一次過跌晒同分幾次冷靜期根本冇分別,無需要磨爛蓆;驚嘅係掟錯貨,見跌得多人掟你又掟。不過持貨力、EQ都係贏錢因素,俾人震甩都係衰自己,停板機制仍然冇道理。
真正唔公平,來自資訊不對稱,解決方法係增加資訊。又以比亞迪(1211)舊年暴跌為例,如果當時停板五分鐘「冷靜」,上市公司聽大戶電話先,定聽散戶先?資訊不對稱只會更嚴重。
港交所大把嘢可以降低訊息不對稱,例如公司重大波動時幾時發通告、停牌,有更清晰準則,通告可以提供更多資訊。平日就增加營運資料發佈頻率,上市公司愛搵分析員記者「巡廠食飯」,港交所又有冇諗過要求上市公司應用喺散戶身上?收三千幾萬元人工只係抄到一條停板「絕橋」,李小加真係可以「畀啲掌聲自己」。
報告又自問「是否使香港與內地交易所的做法看齊」,自答隨便拋低句「與內地看齊並不是目的所在」就否定當解釋。港交所係咪已經淪落到冇人有能力提出合邏輯嘅理據?
高明已經未從道理上同港交所辯論,包括「價值投資股價最終反映價值」、「停板會陰乾港股」等等大事大非角度作質疑,單係從論證水平之低,反映港交所真係老化。由一個脫咗節嘅機構去教大家「同國際接軌」,this city is dying,莫過於從監管機構內部腐化。
呢份報告,零分重作啦。

高明
https://www.facebook.com/BigRiceTea
版面調動關係,高明暫代王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