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臭味減少原來屎餅運去屯門?

將軍澳臭味減少
原來屎餅運去屯門?

將軍澳堆填區的臭味問題,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居於附近的居民難免強忍,但近日有居民於網上撰文指,將軍澳區近月臭味大減,估計運送「屎餅」到將軍澳堆填區的污泥車,已減少駛入該區。《蘋果》記者就此去信環保署查詢,署方回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位於屯門的污泥處理廠正運作測試,故運往將軍澳堆填區處理的污泥的確有所減少。
記者:鄧玉燕

每日於將軍澳環保大道出入的深綠色貨車,其實運載的是俗稱屎餅的污泥。

將軍澳有居民於獨立媒體撰文指,污泥是部分臭味元凶,但他表示不便接受訪問。

我們就污泥臭味問題去信環保署,署方兩日後回覆指,過去堆填將軍澳的污泥,部分已運往屯門焚化處理。

環保署更指出,去年將軍澳區的異味投訴數字大減逾兩成,由二零一三年的二千四百六十二宗,減至二零一四年的一千八百九十一宗,五年來不斷上升的投訴數字,終於有所下跌。但有區議員認為臭味源頭根本從未杜絕,若全港的垃圾,例如廚餘、建築廢料等數量不斷增加,該區居民仍要忍受陣陣的臭味。

有將軍澳居民表示,他常年忍受臭味纏繞,卻並不知道部分臭味的源頭,其實來自污泥。居於日出康城逾三年的陳先生指,過去他每年會投訴數十次,因為自覺生活深受影響,但他從不知道「屎餅」會送到將軍澳堆填,只知味道很臭,像臭鹹蛋或臭豆腐的味道。但陳先生指,去年他的投訴次數減少一半,「我住六十多樓,向西,背向堆填區,但以前的臭味到處都有,去年臭少了。」但他認為,聞不到臭味,不代表沒有污染元素,「我們不知自己吸入甚麼毒氣,來這住,我的健康變差。」環保署的「駐地異味監測隊」亦指,去年異味情况較前年有所改善。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則指出,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三年度,環保署曾資助區議會聘請環保顧問,進行臭味研究,發現區內臭味包括:食物腐化、污水渠、醫療廢物及堆填氣體等的臭味。「污泥味只佔其中一成左右,腐化食物的臭味比例最大,可能佔近六至七成。」

究竟污泥是甚麼?環保署解釋,覆蓋約九成香港人口的公共污水收集系統,會將收集得的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程中會以沉澱、微生物處理等技術,將水中污染物除去。這些污染物聚合成污泥,經過厭氧消化及脫水,變乾後就會運往堆填區棄置。所以每日於將軍澳環保大道出入的深綠色貨車,其實運載的是俗稱「屎餅」的污泥。環保署提供的數字顯示,二零一三年平均每天有三百二十五噸污泥送到將軍澳堆填區,但署方回應指,於二零一四下半年開始,屯門污泥處理設施將陸續進行測試,於設施正式運作後,全港每天約一千多噸污泥,都會全部進行高温處理,不用再運往堆填區棄置。

將軍澳區五年來不斷上升的異味投訴數字,終於有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