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勢怠多方有責 - 鄧達智

時裝勢怠多方有責 - 鄧達智

讀着本報1月18號、星期日副刊專欄《時裝還需本地薑》,心中好幾分無奈,香港時裝勢怠由多種元素構成,設計師能力與機遇是一項、官方或半官方機構未盡全力是一項、媒體偏頗舶來品牌過份盲從廣告主導另加過份倚重明星名媛撐場,導致本來獨善其身時裝行業,淪為娛樂名人版附屬草芥。
青年設計師比賽一度為香港時裝週最重要之重頭戲,青年才俊同行上位木人巷;好幾年前找來傳媒並公關公司力捧模特兒Angelababy任比賽司儀,次天報匯大事報導……整版Angelababy。原本這台戲的主角;設計比賽得獎者幾乎無影無蹤,只得郵票大小照片,幾粒字介紹,本末倒置。策劃人失誤,花上巨大款項打造的金漆招牌一夜掃地。過份依賴星光煙花,重點轉移,繼日本人之後韓國、泰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大陸紛紛器重原創實力,努力打造、培育、各自本地薑。曾經獨當一面、早露頭角本地設計師們,自此淪為星塵!
香港時裝節,亞太地區首個同類型活動,一度興旺發達舉世聞名,又告開幕,昨天並今天拙文並非數是非搞清算,去日逝水長東,算帳扣人帽子對誰都無好處,慶幸今天香港還有時裝週,縱使氣勢不如當年依仗香港提供力量扶持的北京、上海,不少當年為香港打江山本地同業見行業自毀前程,多年氣憤難平發誓永不踏足時裝週半步;可它還是生存下來,讓我們仍有空間、磐石去回顧、思考、期望從新整合再出發。
香港時裝(還有不少其他行業)起碼兩代人浪費了,為大陸一眾時裝節沸沸揚揚上場,都沒才想過招徠自隱消失。國內同胞初期着實當時裝週過節,替代革命後不少傳統節日消逝,小農社會的農民們還是懷念廟會打醮,喜氣洋洋,老土得要命。
痛定思痛,近期不同代、不同理念同業加上如已面世PMQ、D2 Place、快將面世南豐旗下Mills等等機構撥出資源集思廣益,透過不同途徑急追良方叫香港創意工商業從頭起步,莫讓往績煙消雲散。沒有工業的城市失去活力,失落創意工業與人才的城市失去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