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後反思】
【本報訊】近三個月的警隊佔中「Solarpeak」(日峰行動) ,警隊「一哥」曾偉雄形容難度及複雜性前所未有,對行動成果,「市民心中有數」。不過,多位參與Solarpeak行動的前線人員卻另有看法,指行動無論在策略、後勤調配及內部溝通等都有不足。有前線人員更認為,警隊今次win the battle lose the war(贏了戰役輸了戰爭)。
記者:謝明明
佔領行動長達七十九日,在前線警員心目中,根本可以不讓佔領長時間發生。綜合意見認為,是警隊內部在行動策略上行錯多步棋。最錯的一步,是九.二八當日,警方在金鐘向群眾發射催淚彈時,沒預早通知公眾,嚴重打擊警隊形象。
下令撤退 示威者重佔
有前線警員指,當日聚集群眾數以千計,要不動武而又快速驅散群眾,使用催淚彈是正確方法,「但弊咗冇預充足時間俾公眾知道同離開,例如係各大媒體呼籲如果幾個鐘頭後仲唔離開,警方就會發放催淚彈,但催淚彈唔會危害人體」。他認為,像當日鬼鬼祟祟、突然施放催淚彈,「係市民睇到都嬲啦!」
發射催淚彈後,警方一度成功驅散群眾,但至九月二十九日,警方卻下令撤退龍和道、添美道及紅棉道天橋等多條主要道路,令群眾再佔領相關道路。有前線人員批評此舉是致命失誤,「霸佔馬路已經係犯法,警隊應該驅趕霸佔馬路嘅人,但你竟然撤退,變相容許示威者重佔,令佢哋壯大,更令佔中一發不可收拾」。
其後警隊多次計劃清場,包括在十月十四日及十七日警方清晨突襲,攻陷金鐘、銅鑼灣及旺角佔領區防線,數百警察拆除多個路障,將部份被佔領的道路解封。有前線警員認為,當時可借勢作終極清場,「留守嘅示威者人數少,反抗能力有限」。但警察當時只收窄佔領範圍,結果即晚有九千市民重奪彌敦道,令警方再敗一仗。
Solarpeak行動是警隊自二○○五年香港世貿會議韓農示威以來,最大規模的動員,涉七千警力迎戰,但在人手調配方面卻問題多多。
警方原將中環及金鐘一帶分拆兩大行動區,各由一名總警司任指揮,直接向警隊最高層匯報。在兩大行動區再分拆四個小行動區,各由一名高級警司統領,原意是可快速將行動訊息傳達前線人員,提升行動能力。
但運作時,內部訊息一片混亂,「上面管理層人人都可落唔同嘅命令,冇清晰指引。今次佔中唔同一般遊行示威,但臨場指揮並冇清晰指引俾前線點樣處理,我哋都唔知點做」。
不能換班 戰鬥力劇減
佔領行動初期,有前線警員「直踩」數十小時,不能換班休息,部份人更成市民「出氣袋」,有前線人員批評管理層並無掌握清楚人手,浪費人力資源,「其實九.二八後嗰幾日只係得部份警力喺佔領區出面巡邏,大部份人都係擺喺政總同警察總部,但又唔俾我哋輪流換班休息,搞到我哋嗰個都身心俱疲,戰鬥力劇減」。
另有前線人員透露,負責各行動區的高級警司為免有任何閃失,「佔中初期嗰幾日唔俾任何人放假休息,死都要攬住晒啲人喺身邊,可能咁至覺得安全」。
佔中期間警隊失誤
資料來源:綜合前線及管理層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