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原油價格自去年中起回落,至今下挫逾四成,本港燃油價格卻加快減慢,至今跌幅甚少,苦了職業司機和駕駛人士。有議員批評政府以公開招標批出油站土地,價高者得,變相鼓勵財力雄厚的公司寡頭壟斷,建議改用固定合理租金及以油品零售價格價低者得的新遊戲規則,真正推動競爭。
以油品零售價格比較
自由黨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表示,自去年中至今,本港燃油例如柴油、無鉛汽油價格跌幅只有一成多,比國際油價嚴重滯後;與主要供應地新加坡的成品油離岸價格近三成跌幅相比,亦有很大差距,「麵粉平咗,面包都應該平啲啦」。易指出,油公司多以燃油庫存拖慢減價速度為藉口,卻同時有能力提供不同名目的優惠,折扣後實際價格與標價,每公升可相差達兩元,證明實有減價空間。
易志明又批評,政府本已徵收每公升燃油六元六仙稅款,卻再以公開招標價高者得形式推出油站土地,油公司將成本轉嫁消費者,變相是雙重徵稅,也變相鼓勵大企業壟斷市場。他建議當局改變安排,考慮以固定合理租金推地,憑油公司所訂定的零售價格價低者得,避免油公司操控燃油價格,讓市民受惠。
《競爭條例》將於今年全面實施,易志明促競爭事務委員會主動介入調查油公司有否合謀操控油價,政府亦應要求油公司公開平均燃油庫存及銷售量,讓公眾推算調整價格的合理滯後期,以便監察。
不過,有學者認為價低者得做法不可行,建議政府檢視燃油稅,改為根據油公司的利潤徵收。而油公司之一的香港蜆殼表示,入口價並非唯一因素,油站地租、經營成本等也要考慮。
■記者馬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