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瑞郎脫歐真正原因 - 利世民

利字當頭:瑞郎脫歐真正原因 - 利世民

瑞士央行「脫歐」之前幾天,歐洲聯盟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的佐審官(Advocate General)提交報告,指二零一二年的歐央行的買債行動OMT沒有違憲。案件是由德國人提出,挑戰歐央行的寬鬆政策。
其實就算歐央行被裁定違憲,擴大了的資產負債表既是覆水難收,歐元的命運也不有因此有變,皆因貨幣的強弱,取決於發行者的財政狀況。歐元區各國,歐債危機已經充份反映,綑綁式貨幣對政府財政的箝制力不足。在依賴政治的社會,政治騎劫貨幣政策是理所當然的事。
歐洲聯盟法院的報告,幾乎為歐元下一輪寬鬆開綠燈,歐央行亦已經表明一切就緒。瑞士央行「脫歐」,明顯就是為準備歐元大貶值作準備。二零一零年爆發歐債危機,資金大舉買入瑞士法郎避險;瑞士央行提出兌歐元的滙率上限,其中一個作用,就是避免瑞郎大幅升值。這種單向的聯繫滙率,防守成本極低;人家拿來歐元,你回贈一將鈔票,而且封了兌換上限,變相是以折讓價收回人家的鈔票,十分化算。
今天雖然是面對歐元區的第二輪量寬,但瑞士央行面對的局面跟二零一零年的一次大不相同;最大分別是現在美元已經轉回強勢,歐元則越走越弱,假使瑞士央行繼續保留兌歐元的滙率上限,等於跟歐元一起貶值,之前被瘋狂買走的瑞士法郎,持有者在貶值的理性預期下,會將資產兌換成美元,屆時瑞士恐怕會面臨資金大舉流失,所以在歐央行動之前,必須先下手為強,脫歐保平安。
歐元區的狀況,跟日本甚為相似;負債重、開支大、官僚膨脹、政治人物不負責任、市場經濟萎靡不振。瑞士雖然位於歐洲,但文化和政治自成一格,方能獨善其身。瑞士雖然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但貴得有道理;事實上,瑞士有近兩成人口來自移民,寧願放棄歐陸的所謂福利,選擇瑞士。
瑞士幾年來的國策,是避免被周遭的亂局拖垮。瑞士央行的既定政策,也不是強貨幣抑或弱貨幣,而是求穩定,掛歐和脫歐都應作如是觀。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