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追求健康,令健康手帶這類監察運動成效的穿戴式裝置越趨流行,但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部份甚具人氣的產品,計算能量消耗的誤差最高竟達40%,若完全相信手帶上的數據,或多或少影響收身進度。
研究由艾奧瓦州立大學華裔研究員楊柏(譯音)進行,接受測試的七款裝置不乏港人熟悉的品牌,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戴過的Fitbit Flex、香港首富李嘉誠有份投資的公司生產的Misfit Shine、本港有售的Polar Loop、Nike+ Fuelband SE及Jawbone UP24。
貴貨表現不突出
楊柏找來逾五十位年齡介乎十八至六十五歲的健康人士做測試,他們要同一時間戴上七款裝置進行三種活動:做二十五分鐘閱讀或看電視等溫和活動、二十五分鐘帶氧運動,以及二十五分鐘阻力運動,每種運動之間均休息五分鐘。研究員同時以便攜式運動心肺功能測量儀Oxycon Mobile,監察測試者的卡路里燃燒量,作為對照數據。
結果發現,表現最佳的是BodyMedia Core,但誤差率仍有15%,其次是Fitbit Flex,表現最差的是Polar Loop,誤差率達40%。七款產品價格普遍約為一百美元(七百八十港元),賣得最貴的是二百二十五美元(一千七百五十五港元)的ActiGraph GT3X+,表現不算突出。上述結果與大學之前進行的同類研究一致。
穿戴裝置市場不容忽視,全球去年有逾七千萬件手帶、臂帶、腰帶等裝置出售,數字有望繼續增加,而這市場前年有一宗金額達一億美元(七億八千萬港元)的大型併購活動,就是Jawbone收購同行BodyMedia。楊柏表示,由於市場不斷發展,他們有必要研究穿戴裝置的可靠性,認為這類產品應投放資源改善準確度,以減低健身人士一般傾向高估運動成效的影響。
英國《星期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