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頭角曾被列禁區封閉六十年,孕育出蝴蝶樂園。綠色力量蝴蝶普查員許鎮東今月初在該區發現朴喙蝶(Libythea celtis),是香港首次有紀錄,相信該蝶有機會落戶本港。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指,沙頭角共記錄了一百四十八種蝴蝶,佔全港蝴蝶五成半。他指開放禁區後當地發展迅速,加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催化,高生態價值的環境將被快速蠶食。
籲劃出保育地帶
本月九日,許鎮東在沙頭角搜索,下午一時在上擔水坑附近的林地看見朴喙蝶,他指第一眼還以為是灰蝶,但外形與平日所見的不同,最後經多番確認,發現是香港首次有紀錄的朴喙蝶。全世界有十種喙蝶科蝴蝶,中國僅有三種,當中香港發現棒紋喙蝶和朴喙蝶,只有紫喙蝶尚未發現。
喙蝶科的蝴蝶頭部和下唇有長長的唇鬚,像雀鳥的鳥喙,故得名喙蝶。朴喙蝶屬小型蝴蝶,在內地不少省分均有發現,惟獨香港一直沒有紀錄。朴喙蝶展翅寬度只有五厘米,翅膀深褐色,有橙紅色的條斑,前翅頂端呈鈎狀,更有三個白點。牠們的飛行速度高,成蟲愛吃樹汁和腐液,幼蟲採食朴樹的葉片,是少數以成蟲形態過冬的蝴蝶。
單家驊指沙頭角是蝴蝶重要棲息地,綠色力量過去三年僅搜查少於兩平方公里的區域,已記錄了一百四十八種蝴蝶,佔全港蝴蝶五成半。當中包括十二種非常罕見及十五種罕見品種,二○一三年曾發現消失三十多年的小嬈灰蝶。不過,開放禁區後當地發展迅速,蝴蝶棲息和覓食的植被、濕地和荒廢農田鏟起,改為野戰場、丁屋、停車場。
單指沙頭角發展規劃圖只有約三公頃土地屬保育地帶,相反超過三十九公頃土地是鄉村式發展用地,七點三八公頃土地為康樂用地。他呼籲政府將具生態價值地段劃為保育地帶,「東北發展有催化作用,嚟緊發展越嚟越快,我估隨時十年內你見到鄉村地帶個位全部變晒住屋」。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