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年九月,英國政府為了留在歐洲匯率機制,拚命守住英鎊跟德國馬克的匯價水平,不斷入市接大鱷如索羅斯沽的英鎊,賣出美元、馬克等外匯儲備。只是,英國當時正值樓市泡沫爆破後的經濟衰退,急需要以低息及壓低英鎊匯價刺激經濟。市場人士及大鱷看準英國怕痛,不容易守住匯價,於是拚命沽貨,逼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及讓英鎊貶值。苦守近三星期後,英國政府最後一擊,加息十五厘希望殺退炒家,但依然無效,最終只有忍痛退出歐洲匯率機制讓英鎊貶值15%,英國財相Norman Lamont過不了幾天就引咎下台,索羅斯則因此而大賺十億英鎊,揚名天下。
也許是不想重蹈英國政府當年的狼狽相,也許是不想做大鱷的提款機,瑞士央行上星期四忽然出招,宣佈把三年前定下的瑞郎跟歐元掛鈎安排取消,放棄1.2瑞郎兌一歐元的匯價上限,任由匯率自由浮動。這種先下手為強的做法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令一眾炒家大鱷未能組織有效攻勢進攻瑞郎,平白錯失了「提款」的機會。瑞士雖然免不了瑞郎升值之苦,但至少央行能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時機脫鈎及早作準備,不必像英倫銀行及英國政府那樣在狙擊下被迫「投降」,手忙腳亂一番。
老實說,瑞士法郎升值是避不了的事,只有主動做還是被迫做的分別。瑞士向來是各國的資金避難所,二戰前歐洲猶太人就把大量家族財產存在瑞士銀行系統內。二戰後瑞士這個角色有增無減,見光的、見不得光的錢源源流入,令瑞士法郎成為比西德馬克、美元更堅挺的貨幣。近幾年歐債危機停不了,資金除了湧進德國避險外就是湧入瑞士購買瑞郎資產,令該國資金供應大增,資產市場出現泡沫,瑞郎匯價不斷破頂,直接打擊瑞士的出口及旅遊業。到一一年瑞士央行受不了瑞郎升勢,決定把瑞郎跟歐元掛鈎,定下1.2瑞郎兌一歐元的上限,並揚言將無限量沽出瑞郎買入歐元以維持匯價水平。這個決定果然有效,三年來瑞郎兌歐元保持穩定,沒有再破頂。
瑞士政府及央行的算盤是,歐債危機不久後將會過去,歐央行不需再搞甚麼量寬,瑞郎升勢便可舒緩,到時便有條件撤銷匯率上限。很不幸,歐債危機如附骨之蛀揮之不去,歐元區經濟幾年來也反反覆覆,沒有多少起色之餘更逐步跌入通縮的困境,歐央行被迫考慮進一步放水。再加上成員國政治不穩,希臘即將進行大選,新政府大有可能由反對緊縮的左翼政黨組成,隨時退出歐元區。在政治不穩、歐央行可能大幅放水下,歐洲資金未來一段時間將會如洪水般進入瑞士避險,令跟歐元掛鈎的瑞郎面對巨大升值壓力。假若瑞士央行不盡早主動出手,大鱷炒家很快會嗅到血腥味,動用手上大量零息借入的歐元狙擊瑞郎,逼瑞郎升值。以瑞士有限的經濟規模根本守不住1.2的水平,國內經濟將因此面對巨大衝擊。為免出現這種被迫脫鈎的情況,早點自行脫鈎,借市場力量先讓瑞郎升值,減低累積的壓力可算兩害取其輕。
瑞士央行主動出擊改變遊戲規則雖然惹來市場不少批評,但形勢比人強,自己出手總比人家上門逼升值好。由此看來,金融海嘯後國際金融秩序已土崩瓦解,經濟差幣值弱被人沽固然頭痛,幣值過強太多熱錢湧入同樣頭痛。有誰想過瑞士這個經濟模範生會主動顛覆金融秩序呢?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