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處轄下計劃現假招聘 50人應徵全落空 疑僱主鋪路輸入外勞

勞處轄下計劃現假招聘 
50人應徵全落空 疑僱主鋪路輸入外勞

【本報訊】施政報告指去年四月推行的優化「補充勞工計劃」成效不彰,建議放寬輸入外勞應付本港技術工人不足。惟職工盟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發現,計劃常出現「假招聘」或拒聘情況,工會轉介了五十名工友應徵,無人能成功上班,質疑僱主未充份使用本地工人就指勞工短缺。工會憂若放寬輸入外勞,本地建築工人失業情況將更嚴重。
記者:黃靜薇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組織幹事范長豐表示,去年四月至今,該會共轉介五十名工友參加計劃,結果因沒得到回覆、等候上工時間等原因而未能成功配對,「甚至叫個扎鐵工人做燒焊」。
持有俗稱「大工」牌的釘板熟練技工施志誠稱,自去年七月起,先後面試四份與建築業有關的工作,其中兩份被拒,其他則未獲回覆。
施志誠表示,去年七月獲勞工處通知應徵後,得知工程要到十二月才開始,但十二月份突然收到建築商通知,指他並非適合人選,「我九八年拎到大工牌,計年資我做咗二十幾年,點解我唔適合做呢份工?」至今他仍未能覓得與專長有關的工作,只能靠朋友介紹暫做雜工。
同樣是「大工」的職工總會副理事長鍾凌蘇,去年四月登記後獲介紹幾份工作,但被告知最快要等到今年三月才可上班,「勞工處話要等到工程開始先至通知請唔請,呢行唔失業就唔應徵啦,咁我呢段時間做乜?」他已待業四個月,直至兩星期前才開始新工。他批評計劃只是為製造假象,顯示香港建築業缺乏人才要輸入外勞解決問題。

勞福局強調監管嚴謹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表示,政府未來每年建屋目標是四萬八千個,比起董建華「八萬五」時期更少,估計未來工人的需求不會大增。他引述政府統計處二○一四年的數字指出,地盤工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是4.3%及7.4%,顯著高於香港整體的失業率(3.3%)及就業不足率(1.6%)。施政報告建議放寬政策,准許外勞跨地盤工作,李卓人擔心會令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更少。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則強調,輸入外勞有嚴謹機制監管,會採取「不取代本地工人、不拉低工資及不影響本地工人權益」的三不原則,未來亦會成立「建造業招聘中心」,加強配對和方便求職,以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他指出,工人若遇到不誠實僱主,可向他們舉報。

職工盟至今有五十人經獲轉介見工但無人成功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