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五十億元,聽起來聲勢浩大,但原來李嘉誠私人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在過去十年,染指新科技的總營運資本已達4.2億美元(約三十三億港元),且戰績彪炳令市場嘩然,維港投資創辦人周凱旋認為,香港確實「缺少某種元素」,令科技發展窒礙難行。
記者馮健鏗以色列報道
周凱旋沒有透露香港缺少甚麼元素,但不妨從李嘉誠的投資窺探一二。單在以色列,維港投資的投資項目已達二十七個,涉足行業十分廣泛,盡攬醫療、教育、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行業,周凱旋指,現時維港投資的方針,主要是尋找不可取締的高技術項目,以具「顛覆性」的高技術為投資首選。
港府扶持科研力度少
事實上,政府消息指於過去十七年多,已斥資八十九億元予企業進行科研,涉及四千二百個項目,鼓勵業界在科研上加強投資,奈何《施政報告》對扶持科研的力度欠奉,成功例子卻寥寥無幾,而維港投資的成功例子則有Facebook、Skype、Spotify等公司。
但這些港人熟悉的公司,已是李嘉誠的「陳年」投資,周凱旋指,今次在以色列再成功物色投資項目,計劃入股兩間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公司。據聞以色列籍、維港投資首席技術官(CTO)Gilad Novik為該國的投資項目扮演重要角色。
「墨守成規恍如有涯,乘破顛覆科技才是無涯,引領人類走向樂土」,周凱旋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向在場學生如是說。但香港科研開支一直偏低,近五年科研開支只佔GDP約0.7%,與鄰近經濟體如台灣、新加坡的研發開支普遍佔GDP的2%或以上比較,明顯已遠遠落後,與「創投國度」以色列近4%的投入更是大相逕庭。
「搞創新 唔係有錢就得」
有分析指以色列科研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其嚴厲的軍訓、御兵制,但對此周凱旋不予同意,「美國、瑞典、英國都冇軍訓,但都好成功」,她指香港不乏資金,「我覺得搞創新,唔係有錢就得,最緊要係有個服務心態」。
為協助香港創業家,她指李嘉誠有意在港推出新穎的創業學長計劃(mentorship programme),在孵化器(incubator)方面着手,「但仲諗緊要點做」。
高端科技產品每年為以色列帶來數以百億美元計出口,佔GDP比例高達17%,與香港金融佔GDP比例相若。成功背後也是政府,以色列設有科學辦公室,其首席科學家Avi Hasson指,至今已耗資一百億美元,投資過萬間公司,成功將每一元投資,轉化成五至十元的經濟收入。
「政府若渴望推動科研,角色應在分擔風險,不要取代私人公司,預測下個科技巨浪,而應要創造基建和創業環境」,認為此做法能與創業者分擔風險,另建議政府與私人公司合作,將創業文化融入社會,推導業界領導發展。
三間以色列Startup
【FeeX】 搵低交易佣金
能協助用家調查「最抵」交易佣金的FeeX,其創辦人Uri Levine指公司成立五個月,已擁有約十萬名用戶,並已為兩萬名美國用家省下兩億至三億美元交易行政費用;FeeX營運模式是向金融機構收取轉介費用,但笑言FeeX亦因將資本市場透明化,而得罪不少金融機構。
Levine也是地圖軟件Waze創辦人,去年將Waze以估值十億美元售予Google後,繼續創業,去年八月第二輪融資額六百五十萬美元,今年將第三輪融資。
【Hola】 平價提供數據
以P2P(點對點)技術提供VPN(虛擬私人網絡)的Hola創辦人Ofer Vilenski,早年因不認識李嘉誠及周凱旋,而一度拒絕維港投資注資,但在周凱旋「窮追猛打」下,於二零一二年獲種子資金(Seed Fund),是維港投資在以色列首批投資項目。
Vilenski指公司資金回籠卻出奇地快,將在兩個月後錄得盈利,現時向企業提供數據服務,收費較坊間便宜80%,誓言要顛覆「數據中心」及「內容分發」市場。
【Cortica】 智能搜索圖片
Cortica的核心技術是圖片搜索,透過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為影像配對正確資料,其創辦人Yehoshua Zeevi指,未來擬進擊中國市場,現已跟奇虎360合作,提供智能圖片搜索,未來擬跟三間中國公司合作發展O2O。
相比Google的搜索技術,他指Cortica的精確度更高,能以較細型的數據庫處理海量的圖像,將圖片翻譯作文字,指SONY手機亦已引入其技術,揚言公司去年曾獲投資者以超越十億美元估值擬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