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後出台嘅2015施政報告,到處睇到對付青年嘅影子,梁振英政府一於軟硬兼施,利用教育局配合,務求要搶回青年陣地。
硬招最明顯,就係提升批判本土主義高度,點名港大學生報「學苑」,指「學苑」有鼓吹港獨之嫌,好多人如左丁山一樣,幾十年冇睇過「學苑」,都唔知呢份學生報講過乜,當然唔知道佢怎樣鼓吹港獨傾向。老實講,七百萬香港人絕大部份係現實派,當中有幾多人支持港獨吖,但經梁振英以特首身份品題,嗰本「香港民族論」立即到處買唔到,傳媒爭取採訪「學苑」前總編輯,紅晒㖭。如果梁振英想話爭取青年人支持嘅話,不用幻想咯。
施政報告本來有好多「糖果」可派,但梁振英既然重炮批判「學苑」,「文匯」「大公」重點報導,咁就扯散晒注意力,向泛民提供政治彈藥,諗真其實係幾笨嘅「公關破壞王」,馮煒光、邵善波、邱騰華、王卓祺等大內謀臣點解會度出呢條橋?唔通其實係故意講俾北京聽嘅交心策略?
左丁山以前做過創業基金董事,好明白hi-tech hi嘢,low-tech撈嘢嘅道理,創投基金投資十單有九單半蝕本,靠一兩單有突破嚟發圍,中間還要倚賴運氣成份,你估真係次次目光如炬咩?呢次政府提出成立三億元「青年發展基金」,更新初中史文課程,向每一間學校派十二萬元去搞內地交流(總額為一億九千萬元),就係政府巴結青年嘅軟招,並且係「青年心理暗戰」。呢啲招數是否有成效,唔緊要,政府為咗達到目的,根本當納稅人金錢四億九千萬係流水,使咗就算。左丁山可以在「青年發展基金」方面講多幾句,呢個基金以配對方式支持非政府機構(NGO)協助青年創業,每宗申請貸款10萬至30萬元,特別係要扶助互聯網科技業,一切程序會諮詢青年事務委員會後審訂。NGO素來不懂投資,無商業發展經驗,由NGO派貸款,牙煙到極。青年事務委員會內可能有生意人,但未必有投資新企業(start-up)嘅經驗,由佢地去制訂審批準則,從嚴則等於攬住荷包不放,從寬則等於社會主義派糖,左丁山唔敢樂觀,況且創業資金,30萬元喎,辦社會企業都未夠,點算真正做生意呀?年青人如要發創業夢,千萬小心,否則一時衝動借到十幾二十萬去創業,因住輸晒,年紀細細就欠下一身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