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 food慢食主義是一場革命,可是,在香港從來不容易成功,本質上香港人就太快又求快,先天環境也容不下慢吞吞的事物:要慢慢等種子等灌溉等施肥等陽光等收成,不如求其買以不知明名化學肥養大的蔬果好了。就連最低層次——慢慢地吃,我們都很難做得到,所以,快餐文化才這麼容易的落地生根。
但用快餐模式去推行慢食文化呢?
看似自相矛盾的快與慢,卻有意大利人決意一試。雖然,這人強調在香港根本沒可能做到慢食,但是,將最傳統、最優質的百分百意大利飲食生活方式帶到這急速的城市,卻未必不可為。
至少,這一刻感動了我。
記者:李 莉
攝影:伍慶泉
將銅鑼灣的EAT.it形容為快餐,也許不貼切。因為我絕對相信沒有快餐店會像這兒一樣,用的每一種食材背後都有故事有歷史,意大利粉不只是手做,還要用上意大利麵粉;意大利蛋的蛋黃,也是每天新鮮打出。就算是乾製意粉,全港也只有這兒才會找到,因為這是老闆特別向百年老店訂做的款式,別家自然沒有可能用得到。這麼認真的自助形式餐廳,幕後老闆其實是著名意大利餐廳Giando的主廚Gianni Caprioli,他將EAT.it定格為意大利大街小巷裏常見的eatery小餐館,希望將真正的意大利飲食文化以較為大眾化的價錢推廣給香港人。
新鮮 意國入口小農食材
「我當然希望在香港推動意大利的慢食主義,但你要知道慢食的基本是零距離運輸,意思是所有食材都是本地生產,但香港怎麼可能做得到?」Gianni認為做不到零距離食材,那就不能成就完美的慢食餐廳,但打從心底裏,這位十九歲就跟哥哥開燒雞店的意大利人,還是希望在這間佔地六千呎的悠閒概念餐廳裏,展示出意大利美好的飲食文化,像慢食運動發起人Carlo Petrini提出的另一個深層意義:「慢食是注意食物文化、來源和基因的傳承。所以更應該重視小農民和家族企業,因為只有他們願意堅守上一代所遺留下來的文化產物,一直用心保護。」
所以,EAT.it所有食材都是意大利入口,而且全部都是Gianni花了很長時間走入小農莊、小農田、小工場找回來,隨便拿起一樣他都能滔滔不絕說出它們背後的歷史和故事,「像這罐番茄醬,所用的番茄是僅有認證的兩種之一,而且一定在夏季最好的時間收割,你看看成份,沒有任何化學代名詞,認認真真的只有番茄和番茄汁,糖也不下,因為糖本身都是化學物質……」他又拿起意大利食物裏不能缺少的mozzarella芝士,說這種芝士是用新鮮牛奶所做,保鮮期不超過二十天,但他在香港卻見過長達六十天的,「你說怎可能沒有防腐劑?」Gianni很是不屑這些加入各種化學物的食材,所以,他寧可花多五倍價錢,每周兩次從意大利運來最好的食材,為的就是希望香港人知道,甚麼才是最正統的意大利菜。
專注 手製意粉限量三十份
「意大利菜不需要花巧,做法多數很簡單,也因為如此,新鮮比一切重要。」Gianni總是強調只有好的食物,才能令人留下好的回憶。成就這個好,就要靠新鮮。為了保持這份鮮,所以雖然這兒用的自助形式,沒有侍應服務、沒有加一收費,但食物仍然主張即叫即做,就算薄餅是預先做好,但保證吃的時候仍然是熱辣辣脆卜卜,因為翻叮過程是在焗爐進行,而且這羅馬式餅底比任何一種薄餅餅底花心機和時間,「餅底是負責同事自己的秘密食譜,只能告訴你為了做出內軟外脆的效果,他刻意用四種麵粉,然後以90%水份混合再搓,人家一般發酵二十四小時,但我們的足足花上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要比別人花多些時間,因為他堅持薄餅要味道好之外,也不能太heavy,而麵糰休息越久,吃起來也就越輕盈,也更易消化,更健康。
另外,每天新鮮手製的意粉,三種麵條兩種醬料,每種麵條只有三十份,確保新鮮也保證夠精夠專注,「我不愛花巧也不喜歡亂七八糟,只做最傳統最基本的。」Gianni說,尊重自己的飲食文化才是他一直最希望做的,那些不三不四的留給不三不四的假意大利餐廳做好了,看似大口氣嗎?當我直接走到各區域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當知道每一個細節的認真,當跟每個區域的主理人交流飲食心得,離開付款時再看看價錢,他的熱情熱誠,絕對有本事大口氣一點點。
慢食運動──保留傳統不加工
一九八六年某一天,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經過羅馬市著名的西班牙廣場,看到一大堆學生就地大啖大啖的咬着漢堡包,他被這情景嚇呆了。從那一刻起,他決意推動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希望大家不只要慢慢享受美食,更重要是保存傳統和地區美食,在美好、乾淨及公平的原則下,珍惜原始食材,不使用以化學品、生長激素或抗生素等加工的食物,EAT.it正是奉行這個原則。
有故事的食材
EAT.it Italy Eatery
銅鑼灣京士頓街9號嘉賓大廈地下1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