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賽的人其實可分兩種:有一種喜歡跟隨追捧球隊,鐵桿死忠者更十年、廿年地支持唯一愛隊,不惜跟着它走過高峯低谷,同哭同悲,九死不悔,對敵隊則如有深仇大恨;但也有人看球比較抽離客觀,主要欣賞高超球技、優質戰術和球星風采,或同時愛看幾隊,或只捧球星不捧球隊,沒有把深刻的愛惡投入其中。
早前跟多位填詞同行歡聚,席間有「講波佬」潘源良前輩、本欄鄰舍梁栢堅、比我還大癮的NBA迷林寶等人,那夜正好談及此現象。潘sir說自己屬於後者,他認為死忠追捧一隊是不理智的事,因為一支球隊經歷多年,球員、教練、風格甚至管理層已經統統轉變,根本不是你最初喜歡的那隊,並無甚麼不離不棄的理由。
這見解我是同意的,但有時快樂就是不理智。我自己也曾有一段時間比較抽離地去看NBA,只欣賞球星技藝,這的確可幫助我更冷靜地看到球場上更多東西;但同時我又發覺有所犧牲,沒有了從前「敵我分明」的那種激情,沒有了愛隊戰士「代我出征」的投入和榮譽感,結果還是回到「球隊迷」的行列。這兩者並沒有誰錯誰對,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不過,潘sir此番話又引發我思考所謂「勝利球迷」的說法。除非你出身於球隊的根據城市,否則不管追捧那隊或已經捧了三、四十年,最初愛上它總是受到其過人實力或贏過某次冠軍所吸引。我們某程度上都是從「勝利球迷」開始,只是輸球時沒有離開而已,所以對新加入的球迷還是多點寬容吧,他們說不定只是剛開始的「未來鐵桿球迷」而已。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