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愛國 - 鍾尚志

海闊天空:愛國 - 鍾尚志

陳佐洱先生(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的一番話令我思潮起伏,徹夜難眠。手頭沒有陳先生講話的原稿,他的大意是:為甚麼九七回歸時還在牙牙學語的娃娃,竟會成為舞動龍獅旗、衝擊政府的排頭兵?是否教育出了問題?
我在香港長大,小學時在放學回家的途上曾被駐港英兵的孩子欺凌,長大後在赤柱玩風帆時也領受過英國人的白眼,在英倫三島念書和工作時寄人籬下的辛酸更加不消提。八四年在電視上看到鄧小平在天安門廣場閱兵,心情是激動的。
舞英國旗只是個別少數人的「惡搞」。我相信佔中人士中並沒有任何人真正希望恢復殖民統治,但現今年輕人對祖國的熱情,不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言」、「認中關社」的「火紅年代」,卻是不爭事實。
回歸以後,祖國待香港這個剛回到母親懷抱的孩子不可說不厚。太空人楊利偉、一眾奧運會金牌得主,都優先被安排來到香港,和我們分享勝利的喜悅。經濟政策的傾斜不說,光是香港人可以自由到神州大地遊覽、居住、工作,但內地人到香港卻諸多限制,已令我很多大陸友人心裏不舒服。
香港的年輕人不愛國,是甚麼原因?
會不會是尖東星光大道公廁洗手盆裏的童子尿?還是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是天安門廣場的坦克、長安大街的槍聲?是幕後代唱的奧運開場曲,還是要超過半數提名才能入閘的「普選」?
年輕人為甚麼不愛國,確實要深刻反思!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