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地工人申請 兩宗投票通過勞顧會、勞方委員 被疑出賣工人

輸入外地工人申請 兩宗投票通過
勞顧會、勞方委員 被疑出賣工人

【本報訊】勞工顧問委員會在審批外勞申請一直擔當把關角色。「補充勞工計劃」自去年四月簡化審批程序後,勞工處首次披露,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共接獲十五宗輸入建造業外勞申請,其中兩宗獲批,涉約一百八十名外勞。勞顧會部份勞方委員對有兩宗申請獲批均感詫異,因理應有默契悉數否決。工會人士質疑勞工處處長行使最後決定權,引入外勞,否則就是有勞方委員出賣工人,促向公眾交代。
記者:王家文 盧文烈

勞工處表示,兩宗獲批的外勞申請,涉及工種包括鋪軌工、隧道工和壓汽作業工等,其餘個案則處理中,大部份正在進行四星期的本地招聘。

港有人手做涉事工種

根據一貫做法,勞工處收到申請後會先行作出批准或拒絕的建議,初步獲批個案會再邀請勞顧會委員提交意見。消息指,政府自去年四月推出簡化措施至今,已把四宗申請交勞顧會批核,涉及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隧道鑽挖等工程,共要求輸入二百四十多名外勞。
本報昨向勞方委員查詢投票取向。勞聯代表周小松表示,由於有關申請要求輸入的工種,香港有足夠人手,故勞方委員有默契悉數否決,如今有兩宗獲批,質疑勞工處處長是否早已違反慣例,在反對與贊成相同局面下作最後決定。他記得其中一宗申請,共有七十至八十名工人登記求職,但結果承辦商只聘請二十多人,反映並非沒本地工人願意入職。
另一勞方委員梁籌庭指,勞方一向就外勞申請作綑綁式投票,他同樣投反對票,而早前病逝的鍾國星,當時在病榻上休養,投票意向也跟大隊。他促請勞工處交代處長在輸入外勞問題上有否向商界傾斜。已卸任的李德明強調,「經我哋勞顧會勞方嘅,一定冇批過」。他質疑是否勞工處行使決定權,若屬實,則被「擺上枱」,「佢話諮詢我哋,我哋反對又私下批咗出去」。

委員拒透露投票意向

工聯會代表吳秋北接受查詢時,被問到是否反對有關申請,他指沒資料在手,「覆唔到你點解嗰兩宗批咗」,並指審批是實事求是,要考慮具體申請內容,內容則屬保密不便透露,而勞方意見也未必一致。政府委任的陳素卿稱不便透露是否投反對票,「我哋唔會一齊集合回覆,係個別回覆」。
勞顧會六名勞方代表及立法會三名勞工界議員本周五開會商討下一步行動,周小松指,個人不排除暫停審批外勞以示不滿。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質疑,事件若非處長「放水」,便是有勞方委員贊成輸入外勞,出賣工人。他認為吳秋北及陳素卿欠打工仔一個交代,「佢哋入勞顧會係代表工人,應該向全港打工仔問責,有乜嘢理由唔講支持定反對」。
勞工處回應指,勞顧會並非以「投票」方式處理有關申請,而處長對申請的批准與否有最終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