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屋收到逾六萬份申請表,從數字上已肯定港人對住屋需求的殷切,亦反映了私樓樓價高企下,一眾沒資格申請公屋的小市民的最後選擇。有選擇總好過無選擇,總之要先上車才划算。
港島公屋王華貴邨,去年一個單位賣四百二十萬元,若以九成按揭,供二十年年利率2.15厘,月供一萬九千三百九十二元,總利息支出逾八十七萬元,起碼月入三萬元以上先捱得住。當然四百二十萬元在市區亦有選擇,如一些單幢樓或是蚊型單位,買家選擇買公屋當然從個人能力和地區作選擇,在新界區也可以買到更佳單位,但因個人喜好而難以判斷買家的決定對或錯。
其實,資助房屋有位處交通較便利的,亦有如華貴邨般環境較優美的,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總有其入市的理由。所以,現時市民對公屋或居屋價逼近私樓,咋舌之餘,也批評入市者的舉動,但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可能這已是別無他法。
居屋是屋、私樓也是屋,同樣有市場,居屋停售十二年後重售二千一百六十伙,售價由一百八十餘萬元起,的確吸引到不少捱不到私樓樓價的市民博一博運氣,由於大方向乃資助房屋和私樓增加供應雙線進行,市民們增加了可入市的機會,總教以前齋看別人不是味兒。當然自己是那一類買家,便要選那一類樓,不好偏離個人負擔。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