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青年居屋方案未能落實團體倡大坑西邨捐政府

倘青年居屋方案未能落實
團體倡大坑西邨捐政府

【本報訊】恒地主席李兆基擬將大坑西邨,重建成「勤奮青年創業居所」,運輸及房屋局表明拒協助安置。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認為政府做法「卸膊」,指當年建邨是為政府解決房屋需求,現時政府有責任安置居民。團體提出兩個重建方案,包括恒地直接捐地予政府,將屋邨視為公屋重建處理;或由房協接收地皮發展,居民可以綠表優先買居屋。
關注組主席歐陽潔珍昨表示,由有望重建到政府拒安置,居民心情猶如過山車般大上大落。協助居民的民協副主席譚國僑表示,當年政府以優惠地價批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建樓,再以低廉租金出租,正是協助當時政府處理中低下階層的住屋需求。

或交房協發展

譚國僑續稱,現時大坑西邨居民,除了有當年替紳士打工的員工,亦有原址已拆卸的光明村原居民,以及房委會八十年代重建寮屋、徙置區時,安排調遷入住人士,強調政府現指對居民沒有責任實在「講唔過」。
歐陽潔珍補充,當年拆光明村時政府有協助安置,待大坑西邨建成才遷入,認為政府今天亦不能置身事外。光明村原居民、遷入大坑西邨近五十年的劉先生則指,重建前必須有妥善安置方案。
譚國僑續指,若青年居屋方案未能落實,應考慮其他重建方案。他提出兩個反建議,第一為平民屋宇直接捐地予政府,政府接收後,居民身份會由民營廉租屋租戶,轉變成政府公屋居民,當局再按公屋重建政策進行安置。若政府不想直接接收土地,則用第二方案,平民屋宇捐地予房協重建,房協可向房委會購買公屋單位作遷置居民用途,居民亦可以優先綠表購買居民。
民協與關注組今晚召開居民大會,就李兆基的青年居屋方案以及兩個新方案進行表決;稍後將意見向政府及平民屋宇等反映。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