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去年四月落實簡化補充外勞計劃,二十六個建造業人手短缺工種,包括扎鐵和釘板等,先由短期勞動力專責小組審核,若合乎資格再交由勞顧會審批;同時調高這批工種的市場工資,如扎鐵工日薪增至一千七百一十元。勞工處表示,目前兩宗獲批的申請,平均審批時間約四個半月,低於六個月完成的審批目標。
按慣例,勞顧會審批外勞申請時若出現六名勞方委員反對和六名資方委員贊成,會交轄下工作小組再研究,身為主席的勞工處處長一向不會作決定性意見。但處長唐智強上周在勞顧會會議上表示,已徵詢過律政司意見,如出現類似情況,有權最後決定,而日後勞方代表反對申請,更須書面解釋理由,引起勞方強烈不滿。
勞顧會資方代表劉展灝認為,只有兩宗外勞申請獲批,「數字非常低」,強調資方首要考慮是保障本地工人就業,「但有好多工種本地工人唔願意去做」。他指審批時間應少於三個月,增加效率。而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放寬輸入外勞限制,容許公營工程承建商在輸入外勞後,可按需要調派外勞到不同地盤。勞方委員梁籌庭擔心缺口一開,會擴大至私營工程。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