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童書社區對抗電子奶嘴

親子:童書社區對抗電子奶嘴

帶豆丁出街,最怕他們等得悶周圍走,最終爸媽都會屈服,拿出電玩讓孩子解悶。「綠腳丫」親子讀書會一班家長,去年推行「童書入社區」計劃,在不同理髮店、食肆等設「童書點」,放置童書讓大人豆丁一起閱讀,拒做「手機低頭族」!
撰文:盧嘉迪
攝影:林栢鈞

現時全港約有四十個「童書點」,當中大埔區佔三成,大都是家庭外出的等候熱點,由「綠腳丫」的義工媽媽主動聯絡店舖,再各自擔任「領養人」,每月定期觀察童書損耗情況,約半年更新童書。店舖只需另闢一角放置童書。統籌計劃的義工媽媽Sally表示,童書點主要集中在小店,期望計劃除推廣親子閱讀外,亦可吸引多些家庭幫襯小店。「家長很少袋住本書出街,小朋友若等得悶便給他們手機……在多小朋友出入的地方放童書,希望抗衡『電子奶嘴』文化。」她希望之後可以在酒樓、婦產科醫務所設「童書點」:「始終酒樓等位時間長,孕婦等睇症往往也要一小時,希望新手父母有機會接觸繪本,領悟教養心得。」

無私推廣 食肆閱讀同樂

除了靠家長捐書,計劃亦歡迎有心人捐款讓「綠腳丫」購買童書。在大埔以旅遊為主題的Ease Cafè,一直也有在店內放置旅遊書,有客人捐款買書在舖中設「童書點」,店主阿聰甚至不知道客人是誰。「我們也有很多家庭客,都有打算放兒童書在舖頭,碰巧綠腳丫聯絡我……特別是假日,父母在睇旅遊書,我見到小朋友都很悶,所以,放童書可以一齊睇,可以建立閱讀習慣。」童書主題配合餐廳,不乏以食物為主,阿聰便喜歡《愛吃青菜的鱷魚》:「故事很有趣,簡單地告訴小朋友,蔬菜很有益!」這三個月來,他見不少家長抱着小朋友一起睇童書:「其實幾溫馨,很喜歡這個畫面,因為我都有一名讀二年級的兒子……不少客都幾驚喜,覺得食店有童書,會拿給小朋友看。」
全職媽媽Samantha和Clara是Ease Cafè的「領養人」,由參加綠腳丫活動到當義工在社區推廣閱讀,就是一份無私的心,「食店放了童書,我們都會去,想越來越多地方有書讀,對我們也有好處。」Samantha補充,不是太多家長會買繪本,皆因價錢不算便宜,「童書點」可讓更多大人小朋友認識繪本,建立親子閱讀習慣。育有兒子陳柏晞(七歲)和女兒晞彤(三歲半)的Clara說,童書可以令孩子聯繫生活:「妹妹食緊麵包,睇的書都是講緊麵包,印象會更深刻呢!」

Ease Cafè店主阿聰認同「童書入社區」理念,更特別喜歡手上的《愛吃青菜的鱷魚》。

等爸媽剪髮期間,小朋友也可以看有關髮型屋的主題圖書像《超神奇洗髮精》、《超級理髮師》。

爸媽兒時在髮型屋剪髮睇《老夫子》,今天豆丁難道跟媽媽一起看八卦雜誌?大埔ANKH & Hair髮型屋設置「童書點」一年,育有兩名孩子的髮型屋老闆阿Man笑道,孩子等媽媽理髮動輒個多小時,乾坐着不是吃糖,便是玩手機:「放童書可給小朋友多一個選擇,睇童書不只是小朋友,很多媽咪客都會睇,其實,這些童書有啟發性,睇得幾開心。」他下班回家,也會帶童書回家給女兒看,「她們很有興趣睇書,亦要我講給她們聽。」

重拾圖畫書樂趣

髮型屋的「領養人」、從事行政工作的Janet,育有九歲女兒張羨茹和三歲半兒子庭晞。她接觸繪本後,也令早已讀小說的長女,重拾看圖畫書樂趣:「從前跟她看學習性的書籍多,當發現繪本後,連我也看得開心,因為種類多、內容不單一,蘊含的道理很廣泛。」有正職仍花時間當義工,Janet正正體會家長的處境:「真的不是人人都帶書出街,如果不同地方都有書,能令更多小朋友接觸書本,培養出閱讀興趣。」

Clara(左)和Samantha(右)也是全職媽媽,希望閱讀能讓小朋友認識做人道理。

髮型屋「領養人」Janet近年才認識繪本,與孩子一起體驗童書世界。

若大家認同此計劃的精神,可以將家中已不再看的繪本捐出,或贊助綠腳丫購買一批全新童書(10本$650)放進社區與更多人分享;若你的店舖希望成為社區童書點,也可登入網頁報名。
fb search:綠腳丫
網址: http://www.hapischoo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