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覺度:真假難辨的幸福 - 康婷

愛的覺度:真假難辨的幸福 - 康婷

相比同齡朋友,我和妹妹實屬幸運,成長過程留下了數萬張相片。爸爸不斷替我們拍下非常多的生活照,尤其喜歡捕捉率真又自然的神情,例如我們吵架時的樣子、二人爭玩具的過程等。如今,我們喜歡在家庭聚會時一邊回味舊相片,一邊閒聊許多有趣往事。女兒及姨甥女更是那些往事的忠實擁躉,看着媽媽的相片、細聽背後的故事時,總會顯得如痴如醉。真的要好好感謝爸爸及他的相機。
隨着智能電話的誕生、數碼相片的通用,拍照已成主流活動,無論三歲到八十歲,也會無時無刻拿着電話大拍特拍。不必像從前般節省菲林,只會「有拍錯無放過」,吃甚麼穿甚麼買甚麼都要拍下來,繼而再跟潮流玩「自拍」。下一步,當然要用層出不窮的「美顏」apps淡斑美白鼻子變高,啊,傑作完成後還得上載至各社交網站與人分享!這項「請看我多快樂多幸福」的推廣活動,效用猶如維他命,讓心靈得到吹捧的安慰。但當這種推廣牽涉到家庭甚至兒女,以為「只要看到家人吞下維他命丸,便當作身體無病無痛」,是一個有缺陷的假設。
我有一位住在歐洲的朋友,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太太是全職媽媽的典範,兒女都是高材生。一般人若然看到他家裏或辦公室內那數十幅家庭照,必羨慕不已,並推斷他一定以家庭為榮。可是,照片並未真實反映那個家庭的關係。朋友只愛工作,根本沒時間與家人相處,兒女當他是「老闆」多於父親,他亦不會單獨跟太太吃飯談情,旅行更別妄想。而太太作為「管家」,亦沒有騰空時間跟朋友聚會,完全沒有個人生活圈子。兒女是敷衍米飯班主才踏進影樓,順從吩咐「笑」着拍家庭照。每次與他們吃飯,真相立即顯露無遺,例如父親每次想跟兒女談話說笑也總吃「閉門羹」,連作客的我也感尷尬。若我的朋友當初願意花多點時間與兒女溝通,而非只顧「推廣」表面的家庭幸福,他得到的又何止一堆照片?
就算真的想「推廣」自己的家庭幸福又怎樣?Why not?當太過沉醉於別人的評價,自己也會容易被相片中的「假像」誤導,覺得有別人的欣賞便已足夠,滿意現有的家庭關係,放下繼續溝通的意欲。但與家人的感情或兒女內心的快樂豈止於放入相架、放上社交網站?我很少要女兒停下來故意對着相機「笑」,原因很簡單,第一、既然女兒對着相機「笑」完之後,表情瞬間便已打回原形,又何必勉強她呢?第二、若只顧拍照,我便不能全情投入跟女兒玩耍。若能捕捉一些自然鏡頭、生活點滴、有趣表情,我和丈夫必定會拍下來。但是,拍不到也不會失望,畢竟最重要的是享受與女兒相處的美好時光,讓這份喜悅留在她心裏的「相架」。

Profile: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