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及,經過兩年思想掙扎,終於「的起心肝」上了人生的第一堂鋼琴課。才不過好幾天,已體驗到女兒們平日練習時的辛酸:何以每次也彈漏半拍?明明昨日已練得滾瓜爛熟,同一份琴譜二十四小時後竟變得如此陌生;最令人沮喪的是無論如何專注,卻總是顧得了左手,右手又彈少了一粒音。左右手的不協調,恐怕會是漫長學習過程的最大障礙。
左手通常較右手遲鈍,對英國鋼琴家Nicholas McCarthy而言,這問題並不存在,因為他並沒有右手。史上不是沒有單手鋼琴家,可大部份是成名後因年紀老邁肌肉退化,又或在戰爭、意外中失去一臂,不堪從此與音樂絕緣而苦練單手造詣。
Nicholas McCarthy卻是天生只有左手,右手少了整整一截下臂。「沒人向我們解釋為何會這樣,媽媽懷著我時進行掃描,也沒有發現問題。」作為父母的獨生子,Nick沒有因此自暴自棄,「我爸媽是很樂觀的人。」他們鼓勵兒子過正常生活,父親甚至為他自製了一套弓箭,讓他可以投入朋友的玩樂圈子,「我是區內同齡孩子中,第一個可以不用輔助轆騎單車的。」
現年25歲的Nick,小時候的志願是當廚師,也是一項講究雙手靈巧的專業。「我知道,但我從不會在面對挑戰時轉頭就走。」因為父母對音韻一竅不通,他從沒受過正規音樂訓練,直到14歲那年,聽到一位好友彈奏貝多芬的Waldstein Sonata,驚為天人,當下就立志要成為鋼琴家。
似乎是痴人說夢,當事人卻勇往直前,以家中那個玩具電子琴不斷苦練。直至某日,父親喝令他關掉嘈吵的立體音響,「我告訴他沒開收音機,那是我在練琴。」父母至此明白兒子的天份,趕忙替他找尋鋼琴老師,還把起居室變身作琴房。
音樂學校起初把Nick拒諸門外,「那個校長說很難想像單手的我可以彈出音階。」他為此傷心得停止練琴數星期,然後告訴自己,「不可以這樣,這可是我的事業呀!」終於在17歲時考上少年市政廳音樂院,認識到原來世上有很多供左手彈奏的優美樂章,「要彈出不亞於揮舞雙手的樂曲,需要專業技巧,我會想像把左手一分為二,尾指和無名指是左手,其餘三根指頭是右手。」
Nick兩年前完成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課程,是該院130年來首位單手鋼琴畢業生,並隨即開展其職業演奏生涯。他接受傳媒訪問時,不忘答謝父母的支持,「他們大可以叫我放棄鋼琴,以免我在人前尷尬又或面對挫敗,但他們常說『你還有一隻手,這不會令你異於常人。』」「作為殘障兒童的父母,你可以選擇把他困在自己的世界,又或放手讓他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他的爸爸如是說。
這位單手年輕人的故事,給了我不少啟發。作為一坐上琴椅就手忙腳亂的初學者,固然受到激勵;作為父母輩,我更尊敬Nicholas McCarthy的雙親。如何令孩子認清目標,然後跟他一起成就近乎天方夜譚的夢想,這較如何分清那88個黑白琴鍵,實在要難很多很多。
Profile: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