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五年前土瓜灣馬頭圍道唐樓倒塌震驚全城,重建項目年內隨即展開,一街之隔的春田街雙號多棟唐樓居民,當時盼望同獲安排重建卻落空。市建局昨終宣佈啟動春田街/崇志街重建項目,並展開凍結人口調查。受訪居民普遍歡迎重建計劃,地舖租戶則擔心難在同區覓得舖位營業。
業主可揀樓換樓
項目位於春田街二至廿四號(雙數)及鶴園街二至四號(雙數),介乎春田街與崇志街之間,與正重建的馬頭圍道對望。重建範圍內有十四個街號樓宇,樓高四至六層,樓齡六十年以上,涉及七十個業權,市建局初步估計有一百一十六戶住宅及十五個地舖。計劃成本初步推算約十二億元,預計於二○二三至二○二四年落成三十層高大廈,提供約一百五十個中小型住宅;最低三層為商業用途。計劃將項目地積比率,由現時大約四點四至四點五倍,提升至九倍。
市建局昨起進行凍結人口調查,派出五十名職員逐家逐戶解釋計劃,並展開兩個月的諮詢期。自住業主可選擇樓換樓,或比照同區七年樓齡單位的現金補償。美聯物業翔龍灣分行助理聯席董事林智明指出,同區接近七年樓齡有位於土瓜灣道的單棟樓「潮樓」,去年八月初以呎價約一萬四百餘元成交;租戶則可選擇公屋安置或特惠補助金。
有春田街唐樓自住業主稱期待重建已久。唐五樓業主陳先生稱,其春田街居所實用面積約五百二十呎,五年前塌樓前後,正與田生集團洽談收購事宜,有意以二百八十萬元出售單位,但計劃因塌樓告吹,「如果當時賣咗,再努力啲供吓,𠵱家應該有兩叠樓揸手喇」。他又透露,大廈曾向市建局提出需求主導計劃,但僅五成業主同意而不成事。他暫未決定接受樓換樓還是現金補償,至於期望,他說:「我諗出面都萬幾蚊呎,加埋業主津貼,對面同樣大細單位都收到五百五十萬呀」。
回收店難覓新舖
受訪地舖租戶皆認為,重建後落成的商場恐怕轉走較高檔路線,重返經營無望。陳先生在春田街租了二十年地舖,經營廢紙及金屬回收店。他不希望重建,稱現址月租萬多元,擔心日後難在同區覓得地舖營業,「搬咗咪冇晒啲熟客囉!」又指店內大型機器值數十萬元,搬遷十分費力,恐損壞機件。去年底才開業的出口成衣店老闆王先生稱,區內消費力理想,近月營業額達二十至三十萬元,「對面重建睇好呢度,𠵱家呢邊又重建都冇計啦」。
市區重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馬昭智稱,五年前塌樓時有考慮春田街雙數居民訴求,但當時須逼切處理馬頭圍道塌樓範圍,故未一併處理。被問到會否採納政府建議參與資助居所項目,市建局收購及遷置總監黃偉權稱,未來數月會與政府積極探討在政策及執行層面上的安排。黃又表示,以目前市價估算,此項目或會帶來虧損,因為重建年期長、建築成本高等,但須完成人口凍結調查後,才掌握可能虧蝕程度。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