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港青 - 陳惜姿

修理港青 - 陳惜姿

佔領運動期間,有不少人認為香港青少年出了問題。左派元老吳康民認為青年對現實不滿及反建制,顯出社會內部有深層次矛盾。正本清源,要重推國民教育科,讓港人認識國情,強化民族觀和歷史觀。
佔領運動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饒戈平說香港年輕一代在國教缺失下成長,看到有年輕人舉起英國國旗或有仇視內地情緒,他認為港青要補一堂「去殖民化教育」。
該會會長陳佐洱更說香港教育亂象叢生,種出了苦的瓜、毒的豆,學生被洗腦後要「補腦」。北大法學院教授陳端洪說,港青不接受回歸,是政治上的「無家可歸者」。民族整體應對他們這代人負責,要對他們特別關愛。
然後到梁振英,他在施政報告裏,劈頭便指港大學生刊物《學苑》提出的「民族自決」論,是鼓吹港獨,不能不警惕。學生提出民族自決論本為學術討論,特首卻故意營造緊張氣氛,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彷彿真有很多人想搞港獨似的,居心叵測。
山雨欲來,中央認為香港青年出了問題,一定要修理,特區政府亦不會反對,但明白不能操之過急,免得又引起另一場波瀾。今次施政報告推出中港學校結盟,政府花公帑逾億資助中小學生到內地交流。在前述背景慢慢發展到今天,難以相信這與推動國民教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