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加設一層「平價版」居屋,專為綠表而設,希望吸引公屋居民交回單位,購買「平價版」居屋上樓,但有地產界人士及前房委會成員卻認為,有關建議實際作用有限,更可能如當年「白居二」政策般出現其他負面影響,質疑政策是否經深思熟慮,還是因施政報告沒有新招,所以急就章推出?
有地產界中人直言,看不到「平價版」居屋對公屋居民或綠表申請者有吸引力,只要看剛結束的居屋申請數字,白表平均每58.4人爭奪一個配額;綠表只是約1.8人爭一個單位,可見綠表對居屋需求遠低於白表,若已有公屋單位的市民,連一般居屋單位也無法吸引他們申請,只有公屋質素的「平價版」居屋,對他們又有多大吸引力?該地產界中人笑言,「如果(公屋居民)有錢想買樓,居屋又唔難抽,有乜嘢理由唔買居屋,走去買個只係公屋質素嘅居屋單位?」
另一名前房委會成員對季陶說,「平價版」居屋與當年租者置其屋計劃不同,當年租置計劃是買回居住的公屋單位,對於住九龍、港島公屋的居民有吸引力,「因為用同樣價錢,唔可能買到市區私樓或居屋」,但現在「平價版」居屋估計以新界偏遠地區為主,就算以市價五折出售,對公屋居民又有多少吸引力?
「如果你住緊係市區甚至沙田之類公屋,會唔會因為平價版居屋只係五折樓價,於是買入去屯門、元朗、大埔、上水?」他更憂慮若此計劃由試行變正式,會影響公屋上樓輪候時間,最終得不償失。
周一至周五刊出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