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面上的中藥材品質參差,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籌劃中藥檢測中心,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建立參考標準,但其實類似計劃早在前特首董建華1998年的施政報告已提到,當時董揚言要發展中藥港,提高香港對中藥的認證能力,惟計劃無疾而終。今次提出的中藥檢測中心,除繼續發展香港中藥材標準外,亦會統一化驗方法。
續為中藥材定標準
中藥材有數以千種,衞生署2002年至今已為二百多種中藥材的藥效和特性,定下本港標準。消息人士透露,檢測中心會繼續為其餘中藥材和中藥製品釐定標準,但並無計劃要立法規定跟從,以當歸為例,將來一批當歸的成份和藥效經政府認可化驗室檢測後,如符合本港標準,便可成為賣點用作宣傳,但出售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並非違法。
政府預計,需要2至3年才找到適合地點,永久設立備有13個化驗室的中藥檢測中心,在此之前會先找臨時選址,例如在擴大現時位於科學園的政府化驗所。
中大中醫學院研究員葉兆波認為,本港現時已有二百多種藥材的本港標準,較1998年時提出要發展中藥檢測,時機更為適當,從商業角度出發,也可促使業界提升產品品質,為市民提供更好保障。
■記者陳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