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巴士禁入三繁忙路段低排放區恰巧極近空氣監測站

舊巴士禁入三繁忙路段
低排放區恰巧極近空氣監測站

【2015施政報告 環保措施】
【本報訊】施政報告建議今年底在旺角、銅鑼灣和中環繁忙路段設立低排放區,限制歐盟四期或以上專營巴士出入,其他車輛不受限制。根據環保署公佈,各低排放區範圍暫涉及一至兩條街交界,而且三區涉及路段,恰巧安裝了路邊空氣質素監測站。地球之友譏諷範圍之小只能稱為「低排放街」,只能令路邊監測站數據表面有改善,對改善全區空氣質素意義不大。
記者:潘柏林 袁樂婷

環保署昨回覆,低排放區將設於銅鑼灣怡和街、中環德輔道中和畢打街交界、旺角彌敦道和荔枝角道交界等繁忙路段,預計車輛排放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將可分別比現時減少約20%和35%。但低排放區均極近三個路邊空氣質素監測站,銅鑼灣監測站設於怡和街1號、旺角設於彌敦道和荔枝角道交界,中環的監測站則設在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交界。

議員:咁即係篤數

地球之友助理環保事務經理周月翔批評低排放區範圍太小,只涉及一、兩條街,而且監測站就在低排放的街道內,影響儀器收集的空氣數據,「嗰個位行過嘅車特別乾淨,咁度出嚟嘅空氣係會好咗,但行到隔籬街空氣就污糟晒,咁個意義大唔大呢?某程度上其實你係呃咗部機囉,你製造咗最靚數據係部機嘅附近」。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則批評:「監測站喺正條街度,咁即係篤數啦!政府發放路邊監測站嘅空氣污染指數,就會誤導咗香港市民,嗰條街空氣質素稍有改善,就以為呢三區整體空氣質素有改善喇,呢個係好梁振英式靠呃呃騙騙造靚盤數。」
陳家洛估計,當局未能說服司機團體,出台政策「掛羊頭賣狗肉」,他促請當局加設空氣監測站,確實反映當區路邊空氣質素。
環保署表示,駛經低排放區的專營巴士數目約有二千四百輛,當中約一千一百輛為低排放巴士。外國其他城市如倫敦、東京等,亦有在市內交通繁忙地區設立低排放區,限制高廢氣排放量高的車輛進入,以改善區內空氣質素。

環團:作用有幾大?

健康空氣行動批評低排放區名不副實,只限制高排放巴士進出該範圍,巴士只佔交通流量四成,其他高排放車輛仍會排出廢氣。而當2015年年底實施低排放區後,同期已有87%的巴士符合歐盟四期或以上達標,2016更全數更換完畢。
周月翔亦表示,低排放區是前年清新空氣藍圖的「舊招」,而且外國設立排放區面積猶如整個油尖旺,「低排放街」無助空氣質素大幅改善,「一條咁細嘅街仔,隔籬街車係污糟嘅,都影響咗你呢個低排放區嘅空氣質素,個作用有幾大?」

政府:政策屬起步

政府消息人士昨未有正面回應香港的低排放區與外國差異,僅稱政策基於香港情況和特色,只屬起步,「唔可以抽一個嚟睇,要睇成套(政策)」。消息人士又指政府減排不只單一板斧,例如早前推出資助更換柴油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