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財經版講施政報告。畢竟,施政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事,煞有介事找一天來報告,重點也應該是將過去一年做到了甚麼,還有甚麼未做,現今的狀況是怎樣等等,逐一交代清楚,然後才順理成章說明年的工作是甚麼。這樣的施政報告不會有太多驚喜,不過,這樣的施政會令人安心。
上市公司的管治,也是同樣道理。資訊透明度高的公司,業績公佈最沒有驚喜,也沒有驚嚇,股價也一早反映了內在因素。將身家性命財產放在這種公司上面,很令人安心;優質的上市公司沒有人談論,少新聞,不用每天追蹤。投資者有時候去想其他的創造價值的計劃,這才是真正的賺。
同樣道理,一個管治良好的政府,普遍市民應該政治冷感才對。我明白,這種逆思維,要有一定邏輯功夫,才掌握得到。正如叫人投資一隻可以讓人安心去睡的股票,不代表叫人投資後甚麼都不看不理不想,說最好的社會是政治冷感,不代表說政府無論做到怎樣都不聞不問。相反,當全民投入政治狂熱,我們就知道,管治何等失敗。
政治,是販賣希望的勾當;只有一個社會缺乏希望的時候,政治才有市場。這幾年間,香港人心底最有共鳴的一個詞語應該是:「失望」。香港人的失望,屬多方面多層次,政府管治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此外還有其他無以名之的負能量,心理學上,這個狀況叫「不安」,再嚴重一點就叫「焦慮」。
任何事情一旦跟不安和焦慮掛了鈎,就開始出現不理性行為。市場上的不安和焦慮,通常來自金融災難。市場上的非理性抑鬱,走向極端的相反,就是非理性亢奮。那種周期的起伏,無錯是資產市場的常態,但是否健康,見仁見智。在希望與失望的跌蕩總有人可從中獲利。金融市場中,我們叫這些人做投機者;政治市場中,這些人就是政治投機者。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