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預留五百億元為退保綢繆,但這筆資金其實不夠支撐。據港大教授周永新研究,無論是否資產審查,六個民間方案在實施一年至十五年後都會出現結構性赤字。民建聯及新民黨提出的方案設資產審查,前者建議合資格者每月最高獲三千四百零五元,首六年累計需五百七十三億八千萬元額外開支;後者定額三千六百元,首十年累計五百四十億元。
另外三個經精算民間方案及周永新建議方案,均沒資產審查。工聯會方案最快爆煲,方案建議長者每月獲三千二百五十元,政府需額外注資共二千七百億元,加上轉移強積金、額外供款及加徵利得稅,多管齊下仍難挽「蝕入肉」,至2041年虧損達二千四百八十五億元。公共專業聯盟方案則每月發放三千四百七十九元,政府額外注資一千三百零五億元,強積金亦要額外供款,至2041年虧損一千一百六十七億元。
周永新倡設老年稅
周永新建議政府注資五百億,但要將生果金、長生津及長者綜援等轉移至全民老年金,並引入薪俸老年稅,僱主和僱員每月額外供款1%至2.5%,變相多80萬打工仔跌入稅網。若長者每月獲三千元,方案至2041年僅餘一百三十五億元,不足應付翌年開支。
全民退保席方案的可持續性相對較高,政府起動時注資五百億元。研究推算若由2013年開始每月向年滿65歲長者發放三千四百二十二元,至2041年仍有一千二百七十億元結餘,但需轉移5%強積金供款,兼向商界加徵利得稅1.9%。
■記者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