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食水依賴東江水和水塘雨水多年,繼建造海水化淡廠後,施政報告「翻炒」前特首曾蔭權年代建議開發再造水。再造水收集一般生活污水,處理後可作非飲用用途包括淋花、沖廁等。政府指研究和規劃在新界東北部使用再造水,料八年後面世。水務署指每年可節省二千一百萬立方米食水,等於本港2%食水需求。
新界東北為試點
新加坡廣泛使用再造水多年,本港一直處於試驗階段。政府消息人士指,新界東北包括上水和粉嶺是新發展區,鋪設管道和污水收集系統靈活性較大,故選擇在當區推行再造水研究和規劃。水務署指生活污水在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經淨化水平最高的三級處理後,再作額外處理如加入氯氣消毒等,就會變成再造水。水質可用作沖廁、灌溉和洗街等。
署方稱再造水量達二千一百萬立方米,可取代新界東北用食水沖廁問題。水諮會成員文志森指,水務署製造的再造水水質可達飲用食水標準,只是市民飲用前身是污水的再造水,要打破心理關口,新加坡亦有售賣樽裝蒸餾再造水。他指外國再造水僅經較簡單的二級處理和加工,便滿足市區沖廁和園林灌溉需要。若以此標準製造再造水,料供應量大增10倍,成為本港第四種水資源,他批評港府依賴東江水,一直拖延研發和應用再造水。
消息人士指再造水研究會參考國際經驗,包括新加坡。被問及本港未來會否減少購買東江水,消息人士稱東江水購買量有否「走盞」空間,未來會商討。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