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兩期重建漁光邨

分兩期重建漁光邨

【本報訊】有五十三年歷史的香港仔漁光邨將分兩期重建,消息指政府與房協已在石排灣邨另覓地皮,先安置首批受影響的居民,然後拆卸部份舊樓,重建後再安置餘下居民。房協主席鄔滿海就透露,漁光邨重建若用盡地積比,預計可建單位將由現時約一千個,增至約一千五百至一千八百個單位,可同時興建出租單位及資助房屋,若規劃等程序一切順利,漁光邨最快五年後可完成重建。
香港仔漁光邨共五座、有一千一百四十四個單位,居民以長者為主,部份大廈更沒有電梯,居民出入都要行樓梯,加上漁光邨樓齡高,維修保養費昂貴,房協早於前年已有計劃拆卸重建。

大坑西邨居民盼獲安置

房協主席鄔滿海昨稱,漁光邨將分兩期重建,但先決條件要安置現有居民;又透露與政府商討在同區另覓土地安置居民,「依家有眉目,希望今年中或年底前可以公佈確實地點」。消息指政府與房協已在石排灣邨另覓地皮,先安置首批受影響的居民。鄔又透露,漁光邨目前有約一千個單位,若用盡地積比率,重建後單位可增至一千五百至一千八百個,除興建出租單位外,也可興建類似綠悠雅苑的資助房屋。
按現行機制,若房協興建出租單位,只需付三分一地價,但資助房屋就要付一半地價。鄔承認,房協與房委會同樣面對建築費上升、財政壓力等問題,盼興建資助房屋時,政府可提供地價優惠。
新一份施政報告也提到,為增加資助房屋供應,政府積極探討透過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等非牟利機構,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供應,意味由該公司持有、樓齡達五十三年,兼是全港唯一私營廉租屋的石硤尾大坑西邨,有機會落實重建。但政府消息人士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需先自行解決居民安置問題,否則重建無期,政府也不會特別撥地安置居民。該公司現由恒地主席李兆基及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持有。
居住大坑西邨多年,兼是該邨居民權益關注組主席歐陽女士,希望可重建成公屋原區安置,甚至要求租又得、買又得。她說:「就算係起居屋,都希望可以用綠表身份購買。」
■記者譚靜雯、黃嘉銘